1、如何解決初創公司常見的產品,招人,融資問題
對於初創公司,我們必須對產品有一個准確的定位,了解當前客戶最主要的痛點是什麼?客戶是否願意付費給公司帶來zhidao利潤增長?我們的產品能否解決客戶主要痛點?結合需求思考是否真正需要產品化?種子用戶是誰?針對種子期用戶,如何能夠快速實現產品裂變?通過一些具體的做法將這些包裝成一個故事,做成游戲、測試、軟文等等形式。在決定產品功能、規格、使用前必須做好用戶調查,盡量將產品做得有利於用戶體驗。
對於人員招聘與管理,我們可以試著不要以嚴格定義內的職能部門(比如銷售、市場、信息技術、人力資源等)來組成公司,可以考慮建立跨部門的團隊。在招人的時候,盡量招能跟你同一認知水平、溝通沒有障礙的人,招聘方式可以是通過老朋友、同學、同事等或者他們的推薦,或者通過一些第三方招聘平台和工具,持續下功夫尋找。
對於融資,初創公司在融資時要把自己的故事容說的有吸引力。首先,要准備一份有吸引力的、能夠把項目講述清楚的BP,其次找可以通過網路、介紹等方式尋找聯系和自己行業領域匹配的投資人,參加一些線下沙龍、創業大賽等方式,或者尋找專業權威的第三方機構對接投資方。
2、你真的適合在創業公司工作么
1,你覺得公司結構中,清楚透明的晉升之路很重要
人都渴望清晰結構,在一家公司里,成為上級/前輩前要經歷 10 級。這好像是「諷刺」,但在大公司,卻是現實。
大公司里跳級基本不可能,積極地看,你很清楚會得到什麼:期望值、需要時限及薪酬上升水平都很明確;但消極地看,你無法像在創業公司里那樣一飛沖天。
真正適合創業公司的孩子,考慮在一無所有/無中生有中為自己創造未來,而不是職稱或 Title;知道逐漸專業度的過程不會因固定幾年裡工作了多少小時而發生;知道被認可/被認為值得、態度、成就(還有一點幸運),鋪就通往成功的曲折道路。
真正適合創業公司的孩子在「建立未知」風險中成長,對突然成功的可能性有本能理解。如果你不認為自己是職業生涯的「風險偏好者」,你在創業公司不會開心。
2,你執著於有固定工作范圍
如果你需要知道自己一天接一天、一件事接一件事都要干什麼,甚至還會有「這事不在我工作職責內」的感覺,趕緊別想創業公司。
3,當有人提到「初創公司」,你腦海里出現一張乒乓球桌
如果一個年輕、正找融資的創業公司辦公室里有張乒乓球桌,很明顯他們已經把「優先項」搞錯。為啥要花緊湊錢在這種無聊娛樂上?超多公司把這種「配置」當做自己象徵,這種陳詞濫調已經是個笑話。
4,你想要「朝九晚五」
人類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嚴格遵循「朝九晚五」,下班後就把時間留出充足一部分,一頭扎進工作外的「真實生活」。
但在創業公司幾乎不可能。這里不僅工作時間長,節奏激烈、各種新責任和任務會接踵而至,而且你還得表現出「能動性」。這條路會持續消耗你精力,也別想速度會「慢」下來,如果你只想要朝九晚五,這樣節奏下,遲早會精疲力竭。
真正適合創業公司的孩子知道自己要獻身工作,周日早上還要「救火」時不會抱怨;相反,他們陶醉於自己執行速度,並為之驕傲。
5,想在工作前接受嚴密培訓
多數創業公司都嘗試做「新東西」,或至少是用「不一樣」的方式做,所以創業公司團隊角色和任務都很「新」。你的角色獨一無二,可能在你之前從沒有人做過,所以除最基本技術技巧,別想能接受什麼培訓。
如果你沒有足夠自我驅動力實行自我訓練,創業公司環境不適合你。創業公司最酷事情之一,可能就是你能開拓自己道路,找到自己成長機會,不用把時間花在無聊培訓和會議上。
6,經常需要從上司和同事那得到反饋/認可
「反饋」對任何工作都很關鍵,它幫你提高、改善和專注。多數公司結構里,這意味你上司和上司的上司要看你做的東西,這東西一共要被看 3 遍;但初創公司,大家信奉原則是「做完,好過完美」,你要自己完成。
適合創業公司的孩子必不可少一個特性是:有自動做事的「自信」,兼顧評價自己工作的能力。等上司誇你可能要等很久,你應該起來、做事,經常找做得更多、更好的方法。
7,你很自負/自我
如果你渴望榮譽和受重視,創業公司對你不是正確道路。這里工作非常累,也很煩人;你要做自己從沒想過要做的事;非常痛苦,而且如果失敗(90% 創業都失敗),你就沒有任何回報。
如果真想做適合初創公司的人,你要明白:沒什麼東西「在你之下」。把自負放一邊,不管你做什麼都是「貢獻」,即使只是行政方面一兩件小事。然後當你回首自己成就,那種「完成」的感覺,是如此真實、值得驕傲。
8,你覺得工作就是「工作」
在創業公司工作,你常常會發現自己很沮喪,原因可能是無法很快克服新障礙、和「大人物」及在位者競爭、或是對未來充滿不確定。
適合初創公司的孩子會全身心投入工作、絞盡腦汁全力以赴,如果事情發展不順,也會失望痛苦;精神和身體都會精疲力竭;也會感到孤獨。但如果你真在乎自己公司,工作會成為一種「召喚」:對智力的需求,和情感上的嚴肅承諾。如果你想要安全穩定,創業公司不適合你。
9,你想用「大牌」裝點簡歷
如果你重視實實在在,而非風格;如果現階段,你簡歷里更多是關於嘗試和逼近極限;如果你想光速學習,你會發現自己很自然就沉浸在創業世界。不過,你很可能在別人問你在哪工作時需要「重復」公司名字:「我在____工作,我們是一家初創公司,致力於____」。以我經驗,接下來常常是有趣的談話。
10,覺得在初創公司工作「很酷」
「酷」是真的。各種不停動態進化、思考方式相似的人,這些讓初創公司成為工作的好地方,但如果你是因為「想像」而來,現實很快會打破你幻想。
那些計劃多過實乾的裝腔作勢的人,對年輕初創公司極其有害。如果你主要動力僅僅是加入「很潮」,或「這是該做的事」,那我基本肯定你對這家公司是有害的,而且你同事很快會厭惡你的存在。創業公司需要干實事的人,而不是作秀的人。
11,如果和創造未來比,你對追逐已有財富更感興趣
這個世界建立在已有財富上。高盛創立於 1867 年,可口可樂創立於 1886 年,一年後有了 Hearst;通用汽車創立於 1908 年,19 年後出現了 Random House.
今天,從通用汽車到 JP Morgan 再到《衛報》,現存巨頭吸引了世上最好的人才,讓他們已有財富增長變強。作為游戲中的小兵,你會為他們擴張城堡添磚加瓦,從大牌聯盟里獲利。你主要工作會是保證已有財富持續,基本上沒什麼風險。
初創公司則不同:谷歌成立於 1998 年,Facebook 成立於 2004 年,6 年後有了 Instagram。這 3 個公司建立初都沒有任何已有財富,但會有些重要建築。
作為一線戰士,你是為城堡打「基礎」的人,你要從混亂中找出美景,這有時吃力不討好,但你最終會是開拓者。
真正適合初創公司的孩子會超愛創造全新東西,這個東西之前沒出現過,有撼動現有財富、摧毀現狀的潛力。真正初創公司風格是:你知道「改變」是唯一值得追逐的東西;你知道沒有改變,世界將停滯不前;你知道,自己有創造未來的責任。
3、做游戲開發,在一家只有5,6個人的創業公司實習,有前途嗎?很迷茫。我現在大四。
說實百話,我也是從小公司做起的,小公司的話最基本的是要看氣氛,小公司大多是創業公司,氣氛要比大公司活躍很多,而且大多工作量很大,雖然苦,但是好處很多,作為新人你能夠接觸很多製作環度節,能夠更全面的了解項目製作,知不過最重要的是要看你所在的公司製作的專不專業,工作的步驟規范不規范,如果整天讓你抄襲這抄襲那的話,那就沒什麼好處了!
總之只要能夠讓自己學習道更多的知識,能夠更快的提高能力,對於新人來說,在大公司小公司都一樣回的,都是一個踏板而已,有時候大公司各種制約反而讓你束手束腳,而小公司如果項目很棒一飛沖天,對你來說也是一個好機會!最後希望你不會再答有這樣的迷茫,而且在未來的路上越走越好!
4、初創公司的新媒體怎麼運營?
?
5、創業公司的新媒體運營應該怎麼做
新媒體是一個很大的范疇,並不是簡單的發發微博微信,不只是想「我要搞什麼內容」,而要多想想「我的受眾想要看什麼內容」,涉及到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數據、心理博弈、熱點借勢、大號資源利用、媒介合作、話題引爆,承載著這個時代的更多公關、廣告的職能。
像杜蕾斯這樣的新媒體運營典範,其杜蕾斯微博運營有超過10人的創意團隊,背後是一整套早已形成文化、系統和坐標系的企業品牌文化,在此基礎上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來進行新媒體口徑設計,這就如同UI設計一樣,永遠是一套有理可循的邏輯,而非運營編輯拍腦袋、想怎麼抽獎、怎麼講段子、怎麼逮熱點來搞紅賬號。
成功的新媒體文案案例,你會發現,成功把握用戶受眾心理的那些產品,無非切中的就是人的一些最基礎的情感,感動、憤怒、貪欲等等。如果你的基礎打好了,文案、熱點把控、煽動力、執行力、人脈、資源都有了。在新媒體何愁不能呼風喚雨?
那麼,什麼樣的新媒體編輯才是我們需要的:
第一,新媒體運營必須是要具備「網感」。這就要求,能夠抓熱點,熟悉數據分析,信息搜集等等能力。無論是純媒體,還是企業的新媒體,對趨勢的把握都是關鍵,更關鍵的是,要在眾多趨勢中,堅持自己的取向,而不是所有趨勢都追逐,有些趨勢會破壞你的價值觀。
第二,整合。新媒體編輯,整合素材、資源的能力要強。整合素材,很簡單,資料那麼多,哪些是真是假?有時候你得到的就是幾句話而已,就是別人給你的一個小爆料,你要發展成一篇文章,就要有從素材中發覺關聯的能力,跟偵探差不多,多篇報道的意思串聯起來之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價值。就好像調戲電商曾寫過的《雙十一已成賭場》,只是簡單的素材整合,但閱讀高達3萬。
第三,文采。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找到發生的結構和場景,他的存在是有邏輯的,他的發生是有走向的,文采是為這些內在的邏輯服務的,不能只看文章的文字特別。
新媒體運營編輯的出路到底在哪裡?拆解開來其實是兩個問題:一是做新媒體運營的這段經歷的價值在哪兒,二是可以往哪個方向轉。整理了知乎上@白崎給出的想法和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下:
從一個互聯網從業者的角度來解讀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時,我看到的是「產品經理思維」與「產品運營思維」。
當我們來談一個合格的新媒體運營的時候,我們在談什麼?
1.理解產品
一切不離產品,脫離產品的運營等於0。很多做新媒體運營的同學喜歡發段子,發雞湯,這樣數據會很好看,轉發很多評論也很真實,但沒有人談你的產品這件事就毫無意義。
新媒體運營的第一點在於理解產品,到什麼程度?熟悉產品的歷史及每一個功能點,理解用戶的使用場景,知道產品最吸引用戶的點在哪兒,能快速定位並解決用戶提出的所有問題,甚至對產品本身有自己的思考,這一切都建立在對產品的理解上。
2.了解用戶
你還在相信網上的95後特徵數據報告嗎?OUT了吧,有沒有想過這些數據的來源是哪兒?對用戶的理解,建立在長期接觸用戶,和用戶打成一片,解決用戶問題的基礎上。
新媒體運營人員每天面對的微博粉絲、微信聽眾都是用戶,他們的喜怒哀樂、喜好與特徵,是通過細心觀察與反復驗證,印入腦子里的。試圖通過看幾篇網上流傳的數據報告了解用戶,是最不靠譜的,我會告訴你我曾經一晚上拍腦袋編出來的數據被多家主流媒體當新聞報道過嗎?
3.懂傳播
現在微博上怎樣最吸粉,微信上用哪種方式能夠引爆朋友圈,大家都在做的H5頁面有什麼訣竅能夠讓粉絲願意擴散。形式一直在變,但方法論卻沒有變過,那就是傳播的邏輯,引爆點、傳播節點、傳播形式三個要素。
所以新媒體運營人員要想的絕對不是出路在哪兒,而是你在這個崗位做過了什麼,重點是在產品、用戶、傳播三個維度上做到多大程度,這就是新媒體運營這份工作經歷的價值點,轉崗只是一個時間與流程上的問題。
梳理完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價值,我們來看出路在哪兒:
產品線:
做新媒體運營的第一點是對自家產品有足夠的理解,而做產品都是相通的,做安全產品的產品經理換去做瀏覽器同樣也能成功,因為他懂的是產品,而不僅僅是安全產品。
懂產品,本質上是對用戶需求與用戶場景的理解,長期和用戶在一起,接地氣,知道普通用戶最需要什麼,最喜歡什麼,至少你懂社交產品的用戶的特**,不然怎麼能在微博微信兩大社交平台上工作呢?
把平常對新浪微博的吐槽轉化成你的產品優化方案吧。至於寫需求文檔、用Axure畫產品原型圖,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東西,有人教就能很快學會。更何況做過H5游戲設計吧?這難道不是你的產品經驗?
運營/市場線:
新媒體運營,運營的是新媒體渠道。產品運營,運營的是產品。如果把新媒體賬號當成一個產品呢?你既是產品經理,也是產品運營。對於產品運營線來說,很多時候新媒體都是重要的承載體。
首先不得不說很多公司的活動運營都還是需要在新媒體上執行落地,對於產品內無用戶沉澱的公司,新媒體就是進行用戶運營的外部渠道,比如小米公司的用戶運營渠道矩陣——微博、微信、社區、米聊。
說起來都是很簡單的話,做起來需要仔細去琢磨。市場線我就不多贅述,在很多公司里新媒體運營屬於市場公關體系的,所以應該清楚市場線平常是做什麼工作,轉換的只是渠道載體而已。
看似是講了互聯網行業的兩個崗位方向,其實是兩套思維方式,放在其他行業也同樣適用。
6、創業公司如何利用小程序發力?
1、小程序開發。
其實有百的小程序開發並沒有特別復雜,只要你有一個好的創意,然後,研究好受眾人群,你再去學這門技術會有更好的針對性。
2、做小程序游戲。
2017年12月,以「跳一跳」為代表的微信小游戲讓人們認識到了小程序游戲的流量潛力,在微信的流量紅利下,小程序生態發展迅速,成為開發者們中炙手可熱的新風口。
3、小程序第三方度開發平台及服務商
這應該版算是目前市面上最普遍的小程序盈利模式了。很多技術型公司利用已有的技術優勢,迅速接入小程序技術為眾多的企業和商家提供完整的小程序解決方案。
4、小程序商店
小程序商店也權是很多第三方公司旗下的一個「小程序聚集平台」。在該平台上收集著很多市面上出現過的小程序,免費給用戶進行展示的同時,也是宣傳公司品牌的一個極其有利的方式。
7、創業型游戲公司工作環境如何,怎麼樣
工作環境,可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兩部分。其中所有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屬於「硬環境」。
8、游戲創業公司有哪些常見的散夥原因
百分之九十以zhidao上的創業公司,散夥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沒錢了。剩下的小部分,可能是理念不一致或利益分配不公導致分家,或者是因為控制權矛盾把核心成員內幹掉,這些情況當中,大部分還是能容繼續活著,只有極少部分搞大了導致公司關門。
9、給所有第一次創業的人:需要記住哪些事
創業真正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領域里的專業知識,要成為拉里.佩奇,是先成為搜索專家,而要成為搜索專家,是在巨大好奇心驅動下實現,這里沒什麼居心叵測或心懷鬼胎的東西。
如果相信直覺,你會犯很多錯
創業公司都非常反直覺,我不清楚其中原因,可能因為創業有關的知識,還沒滲入到我們文化。但不管原因為何,開始創業,就意味你不能總相信你的直覺。現在,我開始說第一部分,如果你准備自己創業,需要記住哪些事。
反直覺
創業是件很奇怪的事,如果相信直覺,你會犯很多錯。做 YC 時,我曾開玩笑:我的職責,就是提醒創業者將忽視的事。情況也如此,我們提醒了一批又一批創業者,但他們總是忽略,接著回過頭說:當初我聽了你們建議就好了。
創業里很多事與你直覺相悖,聽上去好像是錯,但「創業反直覺」的第一件事,就是:創業者在對「人」的直覺方面,可以相信自己直覺。
事實上,年輕創業者一個最常見錯誤,就是不夠相信自己對「人」的直覺,他們總是和看上去讓人印象深刻但其實心懷疑慮的人合作,等到後來事情鬧大,他們說:「我早就知道這人不太對勁,但他看上去太厲害,所以我就忽略掉內心感覺。」
如果你打算和以下任何人合作,無論這個人是作為你的聯合創始人、員工、投資人或收購方,如果你有疑慮,就相信自己直覺。如果你覺得某人很滑頭、虛假或像個混蛋,不要忽略這種感覺。看人方面,可以自我放縱點,和那些你真正喜歡或已認識時間足夠久可以確定你喜歡他們的人一起工作。
專業知識
第二個反直覺的點:創業者是否知道大量創業知識不重要。一個公司成功與否,與創始人是否是創業領域專家無關。成功,只取決於你是否在自己領域的用戶方面成為專家,並解決用戶問題。扎克伯格不是因為他是創業方面行家而成功,他成功,是因為他在理解他的用戶方面做得很好。
所以如果你啥也不知道,比如怎麼拿天使,也沒什麼大問題。這種事你需要時,自然就可以學,然後做完就忘掉它。
事實上,我擔心學習了解關於創業結構的大量細節不僅沒必要,而且有可能很危險。如果我遇到一個大學生,他對「可轉債協議」(Convertible Notes)和「雇員協議」等一系列東西非常了解,我不會認為這是個同齡中的佼佼者。
相反,我腦中警報會響起,因為沒經驗的創業者,常犯的另一個錯誤就是:按步驟創業。他們編造一些似是而非冠冕堂皇的想法,以一個好的價格融資,然後租個很酷的辦公室,僱傭一幫人,但忙完所有步驟後,突然發現自己忽略了一件最本質的事,那就是:做點人們想要的東西。
游戲
年輕創業者經常通過系列「動作」,來開始創業,因為他們的生活,一直在被訓練這么做。想想看,你進入大學前,被要求做些什麼,我不是在以這種方式攻擊教育體系,但當你被教導一些東西,並衡量它的表現,這里會有一定量的「虛假」存在。
我承認:我在大學也這么干過。有些考試,我研究方式,不是去掌握課上教的那些東西,而是花時間去列一個潛在試題清單,然後搞出答案。當我走進考場,我就在好奇:到底哪些問題將被驗證出現。這就像是場「游戲」。
當整個生活都被這樣訓練,演出諸如此類的創業游戲,也不奇怪。年輕創業者啟動創業的第一個沖動,就是努力找到一個新游戲「技巧」,而由於融資,很明顯已成為衡量創業公司成功與否的一個指標(另一個經典小白錯誤),他們總想知道:怎麼搞定投資人的技巧。
我告訴他們,說服投資人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創業,快速發展,然後實話實說;接下來他們問,那該怎麼快速發展?他們又想知道「技巧」,我們只能告訴他們:最好方式,就是做點人們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