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游戲攻略 > 英軍二戰游戲攻略

英軍二戰游戲攻略

發布時間:2020-04-19 13:48:04

1、為什麼二戰時英軍很菜

一戰時,英軍的戰力就是一般般.

英軍的戰鬥力,是建立在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和先進的裝備上.當他們面復對殖民地的武裝時,就是屠殺者,面對同等裝備的敵人,表現一般般,倒是正常制.
由於長期綏靖政策,英軍的准備不足,軍隊長期維持在小型化狀態.英軍精銳,都部署在法國和本土,防備德軍入侵.
而在印度,緬甸,澳大利亞和馬來亞新加坡百,則是英國的次要方向.無論是兵員配備還是將領,都是些碌碌無能之輩.所以度,駐馬來亞和新加坡的英軍將軍被山下奉文嚇破了膽,彈葯和知補給充足的情況下,幾乎未做抵抗,就向馬上就要中斷後勤補給的日軍投降!
新加坡的投降,令丘吉爾懊惱了道很長時間.直接造成了英國戰後對於東南亞發言權的喪失.其權利真空,被美國人填補.

2、二戰英軍步兵武器全集,是否又是個坑

這是一本書對吧,說實話沒什麼可買的,輕武器本身就沒多少種類,掐指一算英國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好裝備:

1、恩菲爾德步槍

2、司登沖鋒槍

3、布倫輕機槍

4、維客斯重機槍

5、PIAT反坦克武器

6、米爾斯手榴彈

3、二戰英軍有哪些巡洋艦

一、重巡洋艦
肯特級:
「肯特」號 Kent、「貝里克」號 Berwick 、「康沃爾」號 Cornwell、「坎伯蘭」號 Cumberland、「薩福克」號 Suffolk、「澳大利亞」號 Australia (後轉入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堪培拉」號 Caberra (後轉入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倫敦級:
「倫敦」號 London、「德文郡」號 Devonshire、「什羅普郡」號 Shropshire (後為皇家澳大利亞海軍旗艦)、 「薩塞克斯」號 Sussex
諾福克級:
「諾福克」號 Norfolk、「多塞特郡」號 Dorseteshire
約克級:
「約克」號 York、「埃克塞特」號 Exeter
二、輕巡洋艦
利安德級
「利安德」號 Leander 、「阿喀琉斯」號 Achilles、「阿賈克斯」號 Ajax、「奧利安」號 Orion (又譯「獵戶座」)、「海王星」號 Neptune
利安德級悉尼型(該型為澳大利亞海軍定製)
「珀斯」號 Perth (英方命名為「安飛翁」 Amphion)、「霍巴特」號 Hobart (英方名「阿波羅」 Apollo)、「悉尼」號 Sydney (英方名「法厄同」Phaeton)
林仙級
「林仙」號 Arethusa、「加拉蒂」號 Galatea「、佩內羅普」號 Penelope、「曙光」號 Aurora
城級南安普敦型
「南安普敦」號 Southampton、「紐卡斯爾」號 Newcastle、「伯明翰」號 Birmingham、「格拉斯哥」號 Glasgow、「謝菲爾德」號 Sheffield
城級格格斯特型
「格格斯特」號 Glouceter、「利物浦」號 Liverpool、「曼切斯特」號 Mancherter
城級愛丁堡型
「愛丁堡」號 Edinburgh、「貝爾法斯特」號 Belfast
殖民地級斐濟型
「斐濟」號 Fiji、「肯亞」號 Kenya「模里西斯」號 Mauritius、「奈及利亞」號 Nigeria、「特里尼達」號 Trinidad、「甘比亞」號 Gambia、「牙買加」號 Jamaica、「百慕大」號 Bormuda
殖民地級烏干達型
「錫蘭」號 Ceylan、「烏干達」號 Uganda、「紐芬蘭」號 New Foundland
快速級
「快速」號 Swiftsure、「安大略」號 Ontario
三、防空巡洋艦
狄多級
「狄多」號 Dido「、尤里亞勒斯」號 Euryalus、「水中仙女」號 Naiad、 「月神」號 Phoebe、「天狼星」號 Sirius、「邦納文徹」號 Bonaventure、「赫爾彌奧涅」號 Hermione、「卡律布狄斯」號 Charybdis、「克里奧帕特拉」號 Cleopatra、「斯庫拉」號 Scylla、「亞爾古水手」號 Argonaut
改迪多級
「貝屢納」號 Bellona、「黑王子」號 Black Prince、「冠冕」號 Diadem、「保皇黨人」號 Royalist、「斯巴達人」號 Spartan

4、為什麼二戰時期英軍在亞洲方面表現很難讓人

都是殖民地部隊,軍官是白人,但士兵中有很百多當地人,比如馬度來人,印度人,等等。所以,這些軍隊的知戰鬥力,本來就不強。而日軍,經歷了幾年的抗日戰爭,大大小小無數的血戰,道戰鬥力正達到一個巔峰,打英軍的確專不是問題。
海軍方面,英國還是沒有重視航母,依舊以戰列艦為主屬。

5、戰士:二戰英雄攻略 英軍第四關木堆要放哪? 我沒五個標記啊

你找到木堆了嗎?木堆右前方,有一片草地,有五個很明顯的圓點。可以利用滑鼠滾輪是你離地面近一些,,可以看得清楚

6、二戰英軍輕武器有哪些?

李·恩菲爾德4型步槍
工作方式:非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10發

簡介:是在對非自動步槍經過30年以上的精心改進的基礎上研製的。該槍的原型是詹姆斯·李(蘇格蘭人,後移民美國)研製的1895式步槍。1895式步槍發射6毫米高速彈,但它的筆直拉動的槍栓在戰斗中證明是很不方便的。
1907年,帶短彈倉的Lee Enfield(SMLE) II型步槍被引進英國,幾年後Lee Enfield III型隨著出現。這些步槍都使用了一種轉動工作的槍栓,而不是筆直的。這種方式能使一名訓練有素的士兵以每分鍾15發的速度射擊。在一戰中,這些步槍成為英國步兵的制式武器。
在對SMLE設計進一步簡化的基礎上,在1928年,誕生了Lee Enfield 4型步槍。該槍直到1941年才開始大量生產,並成為英軍的制式裝備。

威伯利-斯科特左輪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45英寸(11.4mm)
彈夾:7發

簡介:該槍經過多年的研製,在二戰中得到廣泛的運用,這和Lee Enfield 4型步槍的情況差不多。早在1904年,就發展了一種.455口徑的全自動手槍,但此槍的尺寸、後座力和易卡殼等原因使英軍沒有採用。此後,開始研製.45口徑的半自動手槍。

斯登沖鋒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352英寸(9mm)
彈夾:32 發
射速:550發/分

簡介:在1940年,一系列的災難都降臨到了英軍的頭上,當時迫切需要大量的步兵武器,斯坦因沖鋒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研製的。它設計簡單、廉價、易於大量生產,雖然它沒有隨著英軍而流行起來,但事實證明它是一種有效的武器。該槍的許多缺陷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做工粗糙使彈倉口易變形、彈倉彈簧強度不夠……。不過不要指望在眾多的車庫和小工廠中能生產出高質量的武器。在二戰中,該槍產量超過400萬支。

布朗式輕機槍
工作方式:自動,風冷
口徑:.303英寸(7.7mm)
彈夾:30發
射速:500 發/分

簡介:輕機槍首次出現是在一戰的後期,當時的中型機槍普遍不能隨步兵沖鋒,這導致了德國MG08、英國LEWIS、美國布朗寧輕機槍的出現。在30年代,LEWIS被英國版的捷克ZB26式輕機槍,即布朗式輕機槍取代。
該槍使用英國.303英寸彈葯,最明顯的特點是30發彎曲形彈夾從上方插入。由於它只有22.25磅重,一個人就可以使用,但通常一把槍配備兩人,一人負責攜帶彈葯和裝彈。盡管它射速不高,但實戰證明,它在各種環境下都有很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維克斯式馬克I型重機槍
工作方式:自動,水冷
口徑:.303英寸(7.7mm)
彈夾:250發
射速:450發/分

簡介:HIRAM MAXIM原是一個美國工程師,在十九世紀80年代移民英國。1884年,MAXIM展示了他的新武器——第一個真正的機槍。以MAXIM的機槍為原型,VICKERS(一個英國武器製造商)生產了這種水冷式機槍,它成為英軍在一戰和二戰中使用的標准中型機槍。
該槍使用了可快速更換的槍管和可容納4公升水的鋼制護套,這使它可以保持數小時連續射擊,提供強大的火力。該槍性能可靠,使其得到廣泛的使用。不過,和其它水冷式機槍一樣,它重量過大,連三腳架在內重達38公斤;但水的重量和彈葯使它很笨重,開火時移動不靈活。它與馬克沁的識別特徵是其縱向散熱槽的水套筒。

反坦克火箭筒

簡介:二戰初期,英軍發現配備給部隊的反坦克武器面對德軍坦克顯得無能為力。BOYS.58口徑的反坦克步槍對德軍3號坦克的裝甲毫無辦法,而68號重型手榴彈又需要士兵靠近坦克。步兵反坦克投射器PIAT解決了這一問題。它由一位退役的英軍上校設計,實際上就是一個手榴彈彈射器。
手榴彈從前部裝入,射手拉緊彈簧,摳動扳機,彈簧被釋放,將推動撞針撞擊手榴彈尾部點燃火葯,射出手榴彈。第一次射擊後,射手不必再拉動彈簧,後坐力將自動壓緊彈簧。
就象美國的火箭發射器一樣,PIAT並不只是用來打坦克,它同樣可以打擊碉堡、建築物,甚至被當作迫擊炮用。它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在狹窄的空間內開火,而不象美軍的火箭發射器或德軍的反坦克發射器那樣會傷到射手。

M36型手榴彈
工作方式:摩擦延時引信
重量:0.51千克

簡介:英軍二戰期間的標准手榴彈,在鐵鑄的外殼內裝填有高暴炸葯。

反坦克手雷
工作方式:撞擊引信
重量:0.56 千克

簡介:在1941年,由第一傘兵團的ARTHUR GAMMON研製,稱為GAMMON BOMB,主要用來對付坦克、碉堡和燃料庫等。該彈的金屬外殼內是裝滿塑膠炸葯的布包。外殼上的蓋子要在投擲前旋開。

火焰噴射器
工作方式:自動
容量:40次

簡介:和美國一樣,英國開始發展火焰噴射器也是由於1939——40年間德軍的火焰噴射器的使用。最初的目標是作為防禦性武器,用於抵擋德軍對英國本土的入侵。單人攜帶的噴射器主要用於對付碉堡內誓死頑抗的敵人,可攜帶18公升燃料。

http://bbs.tiexue.net/post_1666706_1.html

7、二戰中,英軍登陸馬達加斯加島的戰斗過程是怎樣的?

1942年5月5日凌晨4時30分,英軍第一批部隊(第29旅)開始在馬達加斯加島東北部的科雷爾灣實施登陸。維希法國守軍為4900多人,其中法國人800名。英軍很快突破其抵抗,上陸後迅速佔領唯一可以向海面發射的炮台,並向東推進,下午4時即佔領迭戈—蘇瓦雷斯城。第二批部隊(第17旅)在安巴拉拉塔灣以南登陸,向東部安齊拉納推進。第29旅先頭部隊在安齊拉納以南3公里處受阻。

5月6日晚8時,在第17旅的增援下,第29旅發起最後一次突擊並獲得成功。與此同時,英國海軍陸戰隊在法國守軍後部實施突襲登陸。

5月7日,法軍繳械投降。英軍佔領迭戈—蘇瓦雷斯和安齊拉納,全部傷亡不到400人。法國海軍損失大部,其中包括3艘潛艇。

4個月後,英軍再次登陸馬達加斯加,佔領其西岸港口,馬任加及首府塔那那利佛,以傷亡100餘人的代價,完全控制了該島「鐵甲艦」行動取得圓滿成功。

其間,英國第8集團軍已將隆美爾軍隊遏制在阿萊曼陣地前,並根據英國首相及內閣的指示,對部隊進行補充和整訓,以迎擊德軍即將對阿萊曼的進攻,並全力以赴准備最後的大規模反攻,消滅德、意軍的有生力量,配合盟軍的北非登陸行動。隨著好望角航線的危險被消除,英國對中東的增援迅速得到加強,大批物資、兵力源源不斷地運往北非運輸線暢通無阻,加速了北非作戰的勝利。

8、請教二戰英軍的裝甲戰術

英軍在二站前,把坦克分為兩類用途:
一是傳統的步兵支援類型戰車:名為步兵坦克,代表是馬提兒達.
二是取代傳統騎兵作用的機械化騎兵:名為巡航坦克,代表是十字軍系列

敦刻爾克撤退後,英軍開始重視裝甲師的建設.此時在埃及的一個機動步兵師換裝了輕型坦克和裝甲汽車,成為後來的第7裝甲師的前身.初期的裝甲師有2個裝甲旅和支援部隊構成,每個裝甲旅有3個裝甲團,每團約50輛戰車.全師只有一個機械化步兵營,
1940制的裝甲師如前所述,有6個裝甲團300多坦克,部署很龐大笨重,英軍實戰中常以團為單位分散戰車力量,並陪以少量火炮,這樣與德軍交戰失去了數量優勢,被德軍各個擊破.
戰術上也有很大弱點,英軍戰車在沒有步兵和炮兵有效支援下,單獨向德軍裝甲部隊發動沖鋒,卻遭到反坦克炮和地雷的密集殺傷,這些都是慘痛的教訓.
失敗之後,來了新任英軍總司令:奧金萊克爵士.在他統帥下,英俊裝甲部隊實行了改革.英俊裝甲師開始實行三角制:轄1個裝甲旅1個步兵旅和4個炮兵團以及其他偵察及支援部隊
在1942年阿拉曼會戰中,蒙哥馬利採用了革新的新戰法:首先用步兵在防線上打開缺口,然後用坦克和炮兵增援穿過防線的步兵,擊敗軸心軍的反沖擊並消耗其戰車,最後投入後備的裝甲部隊一個軍實行總追擊.
阿拉曼的勝利帶來了蒙哥馬利的聲譽,也帶動了新的裝甲師編制.利用北非的實戰經驗,英軍終於確定了裝甲師的最終編制:1個裝甲旅(含1個機械化步兵營)1個摩托化步兵旅(3個營)
1個輕裝甲偵察團,1個工兵分隊,1個高射炮團,3個野炮團,1個機械化機槍連以及勤雜分隊諾曼底戰役前的英軍達到了戰時最佳狀態,裝備齊全士氣高昂,步兵坦克是新近量產的邱吉兒型坦克,主要配備在獨立坦克旅,用於支援登陸的步兵部隊.巡航坦克主力是克倫威兒型以及美製雪曼戰車

9、二戰期間英軍和法軍曾在一次著名的撤退行動

敦刻爾克大撤退,從5月26日至6月4日歷時九天,實際上是5月26日、6月2日和3日共三個晚上,5月27日至6月1日共五個全天,總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但這些部隊撤離時將重裝備全部丟棄,帶回英國只不過隨身的步槍和數百挺機槍而已,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英法聯軍共丟棄了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500門反坦克炮、6.3萬輛汽車、7.5萬輛摩托車、700輛坦克、2.1萬挺機槍、6400支反坦克槍以及50萬噸軍需物資。

在撤退中,英法聯軍有4萬餘人被俘,還有2.8萬餘人死傷,這些傷亡人員中,有的是在抗擊德軍進攻堅守至關重要的防線時戰死的,有的是在海灘等待上船時喪生在德軍空襲和炮火下,還有的是在海上隨著被德軍擊沉的船隻而葬身大海。

英國共動員了861艘各型船隻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被德軍擊沉。

英國空軍為了掩護撤退,總共出動2739架次戰斗機進行空中掩護,平均每天出動300架次,有力抗擊了德軍空襲,英軍損失飛機106架,英軍戰斗機和地面高射炮火擊落德機約140架。

在德軍地空火力猛烈轟擊下,英法聯軍仍撤出了33.8萬餘人,被譽為「敦刻爾克奇跡」!這一奇跡的產生原因主要有:

第一是天時,在撤退的這幾天中,敦刻爾克地區大多是陰雨天,大霧、小雨以及彌漫的硝煙,使得德國空軍只在5月27日、5月29日下午和6月1日,進行了兩天半的大規模轟炸,其餘時間里,要麼是3、5架飛機的小編隊擾亂性空襲,要麼乾脆是沒有出動。而海面上,素以風大浪高著稱的英吉利海峽在這幾天中,出人意料的是風平浪靜,使英國很多內河船隻都能加入到撤退中,發揮了不小作用。

第二是地利,敦刻爾克松軟的沙灘,是英法聯軍廣大官兵的救星,德軍飛機投下的炸彈,大多陷入沙灘,彈片難以有效散飛,殺傷力大大減低。

第三是人和,首先是後衛部隊英勇抗擊著德軍的進攻,掩護主力撤退,特別是最後的後衛部隊法軍第1集團軍,在明知自己已難以脫身的情況下,依然拚死戰斗,守住了陣地;英國空軍的飛行員竭盡所能,為部隊提供掩護,有的飛行員一天出動三四次,使敦刻爾克海灘上空自始至終都有英軍飛機,給予來襲德機以沉重打擊;撤退部隊的官兵,在等待上船和登船的時間里,保持了嚴格的組織紀律,秩序井然,沒有發生爭先恐後的混亂,使整個撤退過程非常順利;撤退的組織者,那些海軍軍官以傑出的組織才能,統籌協調數以百計的各種船隻,利用一切方法和器材,將33.8萬人安全撤回英國,為以後的戰爭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戰斗經驗的官兵,這些回到英國的官兵,絕大部分都成為日後反攻的骨幹力量。

如果,英國遠征軍主力無法撤回英國,那抗擊德國入侵的就只剩下童子軍了(作者註:童子軍是英國半軍事化的少年組織)。以後的戰爭發展也就難以預料,對於英國而言,如此慘重的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盡管英軍失去了大量的裝備和軍需物資,但保留下一批經過戰爭考驗的官兵,這是一批紀律嚴明,訓練有素,作戰英勇的精銳官兵,四年後在諾曼底登陸的英軍中,這些人無疑是絕對的中堅骨幹力量。敦刻爾克的偉大意義就在於,英國保留了繼續堅持戰爭的最珍貴的有生力量。正如丘吉爾在6月4日向議會報告敦刻爾克撤退時所說:「我們挫敗了德國消滅遠征軍的企圖,這次撤退將孕育著勝利!」

英國著名的軍事歷史學家亨利?莫爾指出,歐洲的光復和德國的失敗就是從敦刻爾克開始的!這絕不是一場奇恥大辱的敗退。美國軍事歷史學家則把敦刻爾克撤退列為二次世界大戰最著名戰役之首。而納粹德國陸軍上將蒂佩爾斯基在戰後撰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滿懷敬意地寫到:「英國人完全有理由為他們完成的事業感到自豪!」

敦刻爾克撤退剛結束,丘吉爾首相就在下院發表演講:「我們必須極其小心,不要把這次撤退蒙上勝利的色彩,戰爭不是靠撤退來取勝的。……德國人拚命想擊沉海面上數千艘滿載戰士的船隻,但他們被擊退了,他們遭到了挫敗,我們撤出了遠征軍!……我們決不氣餒!我們將戰斗到底!我們將以不斷增長的信心和力量在海面上戰斗!在空中戰斗!不論代價多大,我們將保衛我們的國家!我們決不投降!」這些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話語,說明了不屈的英國將繼續戰斗,這就意味著德國必須與一支強大的海軍和一支強大的空軍戰斗。盡管敦刻爾克是同盟國失敗的頂峰,盡管德國的失敗在當時還是無稽之談,但毫無疑問,德國的最終失敗就是從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開始的!

戰後,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建起了一座高大的紀念碑,以紀念在這場史詩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獻身的英法聯軍陣亡將士。紀念碑下,經常放滿了前來瞻仰的人們敬獻的鮮花,這充分說明了後人對於那些為了自由和理想而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將士的敬意!(周明)

10、英軍在二戰中傷亡多少,消滅日軍多少,消滅德軍

[同盟國集國]
1、美國。因為平民傷亡極少,美國的數據是最清晰的,幾乎所有版本都將美軍死亡人數鎖定在38-41萬之間,其中陣亡29萬。我們取其中間數40萬,其中約27萬死於西歐北非戰場,絕大部份死於德軍之手(計26萬),死於意軍和維希法軍之手僅幾千人。死於太平洋戰場的12萬多,對日作戰。
(強大的工業實力,良好的裝備後勤,遠離國土的戰爭硝煙,二戰美軍用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勝利果實,相比去蘇聯的慘烈犧牲和英國的燈枯油盡,美國無疑是大贏家~)
2、英國因為本土未淪陷,數據也比較清晰,各版本相差不大,約為60萬,英國本土約38萬(陣亡約26萬),英聯邦成員(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紐西蘭、南非、緬甸等國)合計約22萬。其中英軍絕大部分(約35萬多)死於歐洲及北非戰場,而這其中絕大部份死於德軍之手(計35萬),死於意軍、維希法軍、阿爾巴尼亞匪軍之手的不足萬人。3萬多人死於對日作戰。英聯邦軍中,緬軍全部死於對日作戰,印軍大部死於對日作戰,加軍全部死於對德作戰的西歐戰場,估算英聯邦軍中約有12萬死於對德作戰,約10萬死於對日作戰。合計英軍死於對德作戰約47萬人,死於對日作戰約13萬人,死於其它軍隊之手不足萬人。
(二戰英軍總感覺屬於被遺忘的群體,畢竟英軍能拿的出手的戰績不多不說,很多戰績還被掩埋了,陸軍的孱弱不必多說,在很多戰役中都是配角,當主角的戰役少之又少,無論在西線的北非歐洲,還是遠東的緬甸,都被軸心國揍得不成樣子;唯一拿的出手的是海軍戰績,可是相比去波瀾狀況的太平洋航母大戰,大西洋上的海軍絞殺總被人淡忘,呵呵,可能這就是二戰英軍的角色吧,一直在演出,從未當主角~)
3、蘇聯因為本土淪陷、全民動員,所以軍隊死亡人數分岐很大,但蘇聯軍民死亡總數各版本分岐不大,基本上是在2200萬至2800萬之間,分岐主要在於正規軍的死亡人數。有的說是約870多萬,還有1200萬及1500萬等多種版本。但我認為還是870萬比較可信,其中陣亡約680萬,至於1200萬及1500萬等是將游擊隊、民兵、臨時武裝的平民計算在內了。870多萬的死亡中,其中約865萬死於蘇德戰場,約9萬人死於1940年蘇芬戰爭,1.2萬死於對日作戰(其中諾門坎戰役死亡3600多人,出兵東北死亡8600多人)。蘇德戰場陣亡的865萬蘇軍中絕大部份死於德軍之手,估計約840萬,死於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1941起算)、義大利、波蘭軍之手的約25萬(實際可能沒這么多)。
(相比於美軍的戰績,其實蘇聯這才是打垮德軍的最大功臣,但是二戰後由於意識形態的問題,蘇聯的反法西斯戰爭的業績總是被人最大程度弱化,二戰蘇聯的閃光點很多,士兵們的英勇作戰,大縱深大突破快速殲滅德軍的戰略集團軍,可能由於戰爭初期的戰備鬆弛導致死亡人數過高,為蘇聯的戰爭業績摸了黑,呵呵)
4.中國。中國死亡人數數據很亂,一般認為死亡1000萬左右。其中國軍陣亡統計數據130餘萬,不過這應該只是個最低數,實際人數應該在200萬以上。18集團軍陣亡在20萬上下。
(確實很混亂,到底是誰在抗日,到底消滅多少日軍,誰在消極抗日誰在積極擴軍,這些東西,我不敢妄下結論。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雖然我們有規模龐大的漢奸隊伍,二戰中唯一個偽軍數量超過侵略軍的國家,但是,更有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為抗日戰爭拋頭顱灑熱血,這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民族英雄!無論是神馬黨派!)
軸心國集團
1、日本本土未陷,所以統計數據比較清晰。約200萬。其中死於中國戰場的約44萬,死於對蘇作戰約8.5萬人。死於太平洋戰場的129萬人,其中絕大部份死於美軍之手,約127萬,極少數死於英軍、英聯邦軍、菲律賓軍、泰軍、荷蘭軍(約2萬)。死於印緬分戰場的約18萬,大部份(約12萬)死於英軍與英聯邦軍之手,約6萬人死於中國遠征軍之手。合計死於對美(菲律賓軍忽略不計)作戰的約127萬,對蘇作戰8.5萬,對英作戰(泰軍與荷蘭軍忽略不計)約14萬,對中作戰50萬。(對中與對蘇作戰的日軍大部份是陣亡,而對美英作戰的日軍大部份是病死、餓死、自殺的)
(有人說日本偷襲美國是戰略大失敗,我認為,當日本制定霸佔亞洲甚至全世界的雄偉野心的時候,就註定了失敗。貧瘠的島國支撐不起昂貴的戰爭,周邊的國家,北面有蘇俄黑熊來自陸地上的威脅,太平洋上還有美國海軍,二者無論是工業實力還是戰爭動員動員能力都不可小覷,尤其是巨大的戰爭潛力。日本可以欺負中國這樣百年積弱的國家,真要跟世界一流強國打仗,對不起,陸軍,蘇聯的過氣坦克就能軋死你,海軍,你的生產能力根本拼不過美國。還是那句話,自作孽,不可活~)
2、德軍數據比較混亂,因為德軍來源很復雜,大體包括七部份。一、1936年前德國疆域內的德國人。二、希特勒祖國奧地利人。三、東歐德意志人(主要來自捷克斯洛克、波蘭,少部份來自羅馬尼亞、匈牙利、蘇聯)四、法國境內的阿爾薩斯人。五、蘇聯、波蘭等國戰俘(1943年後約有70-80萬戰俘釋放後被納入德國國防軍正規編制,但這些人絕大部份投降或者是開溜了,陣亡很少)六、新大陸的德裔(大部份來自美國)七、北歐志願兵(瑞典、丹麥、挪威等國,也有少數荷蘭人、比利時人、法國人)。前四部份是德軍的主要兵源,德裔與北歐志願兵人數很少,死亡總數不過3萬多人。德軍的死亡統計中不包括蘇聯、波蘭等國戰俘。
德國陸、海、空及武裝黨衛軍(不含45年後被大批拉上戰場的人民沖鋒隊、希特勒青年團、武裝**等炮灰)死亡450餘萬(陣亡約320萬),其中死於蘇德戰場的約380萬。其它戰場中,死於義大利約15萬(對美軍、英軍、自由法軍、1943年後的意軍),非洲約1.5萬(對英軍、美軍),波蘭(1939)約1.2萬,巴爾干約10.5萬(對南斯拉夫與希臘的正規軍及游擊隊、英軍)。西歐戰場約50萬,但是德軍的對手情況很復雜,國籍太多,主要是美軍、英軍、1940前的法軍,還有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挪威、丹麥等國軍隊,在英國組建的以波蘭人為主的各國流亡軍,以巴西為首的其它同盟國軍隊,此外德軍的對手還包括1944年後被迫倒戈的羅馬尼亞、保家利亞、芬蘭等國軍隊。
綜上所述,德軍死於其它戰場的約77萬,除了巴爾乾的10萬德軍大部是被南斯拉夫游擊隊消滅的之外,其餘德軍多是被美軍與英軍消滅。但是英軍與美軍的戰績很難區分,因為他們經常同步一致行動。在1943年前,是英軍獨自與德軍對抗,打的大多是敗戰,如北歐戰役、西歐戰役、希臘之役,43年前的北非之役、義大利戰場,也是英軍為主,美軍只是在44年諾曼底登陸之後的西線戰場上參戰人數才與英軍大致相等。但先後參加歐戰的400萬美軍是從1400萬美軍抽調出來的精銳部隊,作戰能力與戰場表現強於英軍,而且打得大多是順風順水的勝戰,所以美軍消滅的德軍應與英軍大致相等。估算一下,被美英消滅的德軍約50萬,其中25萬歸功於英軍,另25萬歸功於美軍。剩餘德軍是被其它各國軍及非正規武裝所消滅。
(離開意識形態,這真的是一隻偉大的軍隊,它佔領了比拿破崙還要廣闊的疆域,把整個世界鬧得天翻地覆,先進的戰術理念和嚴謹的日耳曼民族作風,都為這支軍隊刻下了勝利的基因。可惜它掌握在野心家手中,野心家的野心超過了帝國的所能透支的全部能量,這只偉大的軍隊也就慢慢走向衰亡,讓人扼腕不已!)
3、義大利二戰死亡軍事人員約30萬,分為兩部份,1943年前死亡16萬人,對手是英美法蘇希等國軍加南共游擊隊,1943年後為14萬,對手是德軍。但意軍士氣接近零,戰鬥力實在太弱,其作戰效能比南斯拉夫游擊隊都還差幾個檔次。殺傷的敵軍十分有限,所以沒必要統計
(有人說義大利軍隊就是用來搞笑的,深以為然~二戰磚家有人說過:擊潰義大利,德軍只需要五個師,防衛義大利,德軍需要十個師,保護義大利,德軍需要20個師,呵呵,眾位看家就當看笑話吧~)
4、軸心國之外的德國其它同夥,芬蘭、羅馬尼亞、匈牙利,由於都曾遭受蘇聯侵略,這三個苦大仇深的小夥伴對蘇作戰還是比較賣力的,芬蘭(1941年後)死亡7.5萬人,羅馬尼亞32萬,匈牙利29萬,保家利亞與蘇聯沒有利益沖突,歷史上比較親俄,所以對蘇作戰不太賣力,死亡(1944年前)只有 1.7萬。合計這四國對蘇作戰死亡約70萬。至於克羅埃西亞與斯洛伐克傀儡軍,主要目標是屠殺本國的平民和對付游擊隊,因此排除在外。
[受德國侵佔的國家]
1、法國軍事人員死亡21萬多(不包括阿爾薩斯與洛林)。這包括四部份,一1940年前的法軍,二40後自由法國武裝力量,三游擊隊,四、維希法軍。游擊隊與維希法軍的傷亡很少,合計不到萬人,所以法軍死亡應為21萬左右,幾乎全部死於對德作戰,死於印支戰場的法軍(對日作戰)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消滅德軍估算不到4萬。
(法軍幾個星期亡國,不解釋~自大狂,自封歐洲第一陸軍)
2、南斯拉夫軍事人員死亡約45萬,包括三部份:南斯拉夫國防軍、克羅埃西亞偽軍、南共游擊隊,由於敗得太快,南國防軍傷亡較少,對抗德軍的中流砥柱是南共游擊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牽制了多達52個師(約90萬人)的德意部隊。二戰中,被侵佔各國都出現了游擊隊,但只有蘇聯、中國、南斯拉夫三國游擊隊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南共游擊隊的戰鬥力是最強的,應視為一支正規軍,共擊斃德軍5.5萬,意軍2.5萬,阿爾巴尼亞軍1.8萬,克羅埃西亞偽軍10萬以上。對德作戰死亡估算約20萬人。
(鐵托同學~拿過槍的領導人,必須有一股硬氣,敢於和斯大林叫板的猛人~回想一下某朝代,在前兩代領導人的帶領下,雖然窮,但是誰敢欺負我們,我們也要奮起反擊,越南印度蘇聯美國,我們都較量過。不像現在,中國XX部表示強~烈抗議~不要說什麼光腳不怕穿鞋,我們有錢了不能破壞建設。有錢的是小部分人,我們還沒有藏~富於民)
3、波蘭死亡約20萬人,其中39年時死亡.約10萬人(8萬人被德軍擊斃,2.5萬人被蘇軍俘虜後槍殺),44年後死亡10萬人,合計對德作戰死亡18萬人。消滅德軍估算約4萬人。
(卡廷慘案,事實證明蘇聯人搞起滅口神馬的,絕對不比納粹弱~二戰當俘虜,千萬別當蘇聯的俘虜,二戰投降德軍,勝利後千萬不要回國,原因你懂的)
4、其它受德國侵佔的國家(只記正規軍)。希臘8.6萬,比利時1.2萬,捷克(44年後)2.1萬,參加對德作戰的還有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葡萄牙、巴西、伊拉克、伊朗等國,但他們的傷亡只有幾千人甚至幾百人,在此就不統計了
二戰中受日軍侵略的國家只有中國與泰國是獨立的,其餘均是殖民地。在這些國家中,只有印度、緬甸、菲律賓擁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武裝力量,印軍與緬軍又屬英聯邦軍,因此能統計的只有泰軍約5600人,菲軍約38000人,考慮到他們的戰鬥力,他們消滅的日軍可忽略不計。
(二戰日軍的虐囚也是聲名在外,巴丹行軍就是著名一例。在菲佣巴丹半島上的美菲守軍與日軍激戰達4個月,最後因缺乏支援與接濟,於1942年4月9日向日軍投降,投降人數約有78,000人,這近8萬人被強行押解到100公里外戰俘營,一路無食無水,沿路又遭日寇刺死、槍殺,總共死了約4萬人。)
[各國殲敵數對比]
以德軍為參照:美軍為26萬對25萬,約為1比1。英軍為47萬對25萬,約為1.9比1。蘇軍為840萬對380萬,約為2.2比1。南共游擊隊為20萬比5.5萬,約為3.6比1。波軍為18萬對4萬,約為4.5比1,法軍約為5比1。
以日軍為參照:美軍為12萬余對127萬,1比10以上。蘇軍為1.2萬對8.5萬,約為1比7.1。英軍(含英聯邦軍)為13萬對14萬,約1比1.1。中軍為148對50萬,約為3比1。
一支軍隊戰鬥力的構成要素無非是這幾方面構成,戰略戰術、人員、裝備、後勤。
德國雖然是戰敗國,但它使戰勝國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其戰爭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德軍擁有世界上最高效卓越的總參謀部和軍官培養體系,1944年下半年前入伍的德軍士兵都受過嚴格而系統的訓練,其戰術素養與基本戰鬥技能與軍官的戰役指揮能力堪稱世界第一。德國人作風嚴謹,腦筋死板,這點在軍隊中的體現就是德軍是台服從的機器。雖然很多人並不信奉納粹思想,二戰後期,很多德軍將領也都看到了德軍必敗的趨勢,但仍然堅決執行希特勒的命令,麻木的繼續戰斗,很少出現抗命的情況。可是德軍畢竟是支西方軍隊,一旦彈盡糧絕,舉手投降並不被認為是件恥辱的事。在二戰中,雖然德軍運用了很多高精尖裝備,但裝備數量太少,難以形成整體優勢。總體說來,德軍的裝備與後勤保障水平還是要差於美英蘇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少得可憐的虎式坦克抵擋不住T-34的洪流,ME-262難敵p-51的狂潮。德軍的最大弱點是將領們長於戰術而短於戰略(最為突出的是隆美爾),如果德軍將領將希特勒的經濟戰指導思想貫徹下去,一開始就直搗高加索與伏爾加的油田(蘇聯當時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產油國,儲量約佔世界20%,超過其它歐洲國家總和的3倍)那麼德軍就不用為燃料發愁了,蘇聯造出再多的飛機坦克也是堆廢鐵。
美軍在二戰中的表現僅次於德軍。因為美國是「世界工廠」與「世界糧倉」,所以美軍從來不用為裝備、給養、燃料發愁,這是美軍士氣與戰鬥力的根本保證。其次,美軍是從容參戰,准備充分,參戰士兵都經受過長時間的系統訓練,軍事素養較高。美軍的弱點是作風散漫,官兵個性較強,戰場抗命的事經常發生。美軍畢竟不是為生存而戰,壓力不大,所以士氣一般。此外,美軍參戰初期經驗不足,吃了不少虧(如1943年突尼西亞之役,美軍在人員、裝備、後勤絕對優勢情況下被隆美爾成功反擊,並溜掉了。)
從殲滅德軍的數字來看,美軍還不如蘇軍的零頭,但美軍的功勞不在於此。從1942年3月開始,英美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共出動各類飛機400餘萬次,投彈270萬噸,對德國的軍工生產造成很大的壓制,有力的支援了蘇軍。在1944年春P-51登陸歐洲戰場前,由雷達、88高炮和優秀殲擊機飛行員構築的德軍防空體系成了美英飛行員的死亡陷井,戰損率高達30%整個二戰期間,美英盟軍死亡飛行員25萬餘人,其中美軍約10萬人,大部份死於執行對德轟炸任務。美國海軍對德日的封鎖也頗具成效。此外,美軍還有個大貢獻就是充當演出隊,當日軍、德軍看到叨著雪茄、喝著可樂、嚼著口香糖、長得膘肥體壯的美國大兵時,他們陷入了絕望,而盟軍卻已知道勝利屬於他們。
蘇軍在二戰中的表現頗受爭議, 從數字上看,蘇軍對德軍的殲敵對比低於美軍與英軍,但考慮到東線德軍戰鬥力與士氣都強於西線,所以盡管蘇軍傷亡巨大,卻仍不失為一支一流軍隊,戰鬥力起碼比英軍強。之所以傷亡巨大,最主要原因是蘇軍准備不足,戰爭初期損失了大部份經過訓練的官兵,後來補充的新兵大多未經訓練,直接穿上軍裝抄起槍就上戰場。另一原因是蘇軍將領為了勝利從不考慮傷亡。蘇軍士兵就像是驢子領導下的一群獅子,士兵的勇猛與將帥的無能形成鮮明對比。俄羅斯民族的堅忍頑強與吃苦耐勞精神是無與倫比的,蘇聯那天文數字般的傷亡和面臨的艱難處境,換上其它任何一個西方國家都早就垮了。當然,蘇軍的頑強一部份還得歸功於希特勒錯誤的民族政策。蘇德戰爭初期,蘇聯並非鐵桶一塊,抵抗意志瓦解的可能性很大,不少佔領區的居民對德軍並沒有敵意,在波羅地海、西烏克蘭、高加索等地,不少人甚至與德軍合作反對蘇維埃政權。但是德軍並沒有像對丹麥人、挪威人那樣善待他們,蘇聯人民很快就發現了希特勒的猙獰面目,沒有人想做奴隸,只有團結一心,血戰到底。
英國人從來都是在外交談判桌上而不是戰場上去贏得戰爭,所以英軍的表現總是不溫不火,乏善可陳,不列顛空戰的勝利、敦刻爾克奇跡、阿拉曼之戰等更多的是英國的外交戰略的功勞。英軍的特點與美軍相似,都是物質條件充足但士氣與戰斗意志一般,但英軍在裝備、給養、士氣、單兵技能等方面又比美軍都差一點。唯一可圈可點的是英國的海空軍以巨大傷亡扼制了德國的軍事潛力,有力的支援了東線的蘇軍。
意軍純粹是二戰中的笑柄,這是支一無所有的軍隊,它最大的能耐就是拖後腿、幫倒忙。斯大林格勒,德軍、羅軍、匈軍都在奮戰,意軍第一個拔腿溜走,結果戰線打開一個缺口,致使德第6集團軍被蘇軍包圍。1943年,英美盟軍決定對德國的軟肋義大利動手,企圖在此開辟第二戰場。起初盟軍進展順利,西西里島之役,意軍一觸即潰,爭相逃命或投降,只剩下德軍四個師幫義大利人保衛國土。隨後盟軍登陸亞平寧半島,攻克那不勒斯,意軍倒戈,加入反德陣營。因為多了意軍這個累贅,盟軍的好運到頭了,而卸掉意軍這個包袱的德軍輕裝上陣,組織起古斯塔夫防線,盟軍受阻於此近一年,德軍在義大利北部一直堅持到戰爭結束。在巴爾干,南斯拉夫和希臘游擊隊的最大軍火供應商就是意軍。當他們在德軍那裡吃了虧之後,就去意軍那裡找繳獲,而意軍幾乎是有求必應,把德國援助的軍火源源不斷地輸送給游擊隊。從某種意義上說,偉大的義大利軍隊確實是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望採納

與英軍二戰游戲攻略相關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