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類是怎樣進化的?諸如猿人、智人、能人、直立人等的進化順序是怎樣的
南方古猿階段
南方古猿屬於靈長目人科。人科不同於猿科的一個重要特徵,它是靈長類中唯一能兩足直立行走的動物。最早的南方古猿化石是1924年在南非開普省的湯恩採石場發現的,它是一個古猿幼兒的頭骨。達特(R.Dart)教授對化石進行了研究。他發現:這個頭骨很像猿,但又帶有不少人的性狀;腦容量雖小,但是它比黑猩猩的腦更像人;從頭骨底部枕骨大孔的位置判斷,已能直立行走。於是,他在1925年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湯恩幼兒是位於猿與人之間的類型,並定名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這在當時的人類學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因為那時的大多數人類學家都認為發達的大腦才是人的標志。能人階段
能人化石是自1959年起,利基(L.Leakey,1903—1978)等人類學家在東非坦尚尼亞的奧杜韋峽谷和肯亞的特卡納湖畔陸續發現的。這些古人類的腦容量較大,約在600 ml以上,腦的大體形態以及上面的溝回與現代人相似,顱骨和趾骨更接近現代人,而且牙齒比粗壯南猿的小。在分類學上,古人類學家將他們歸入人屬能人種(Homo habilis)。能人生存的年代在175萬~200萬年之間,當時粗壯南猿還沒有滅絕。
直立人階段
直立人是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北京房山周口店直立人居住遺址出土40多個個體的人類化石、數以萬計的石器、用火的遺跡和採集狩獵的遺物,是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社會生活的縮影。 人類勞動是從製作工具開始的。使用打制石器和用它製作的木棒等簡陋工具,能做赤手空拳所不能做的事情。人們利用這些工具同自然進行斗爭,逐步改造了自然和人類本身。 人類從不會用火到會用火,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北京人會用火並能控制火。他們用火燒烤食物、照明、取暖和驅獸,促進了身體和大腦的發展,增強了同自然斗爭的能力。
智人階段
早期智人:1848年,在歐洲西南角的直布羅陀發現了一些古人類化石,這些化石所代表的古人類就是最先被發現的、後來被稱做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的早期智人,但當時卻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尼安德特人的名稱來自德國杜塞爾多夫市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1856年8月,在這里的一個山洞裡發現了一個成年男性的顱頂骨和一些四肢骨骼的化石,被命名為尼安德特人。在這以後,尼人的化石開始在西起西班牙和法國、東到伊朗北部和烏茲別克、南到巴勒斯坦、北到北緯53度線的廣大地區被大量地發現。尼人的生存時代為距今20萬年至3萬7千年之間。
晚期智人:中國最先發現的化石晚期智人就是著名的周口店山頂洞人。這些化石是1933年在龍骨山的山頂洞中發掘出來的,包括完整的頭骨三個、頭骨殘片三塊、下頜骨四件、下頜殘片三塊、零星牙齒數十枚、脊椎骨及肢骨若干件。但是由於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以及後來的太平洋戰爭,這些材料和當時所有的北京猿人化石一起在幾個美國人手中被弄得不知去向。幸而在這批珍貴材料失蹤前他們被作成了模型,這些模型成為我們今天重新研究這一時間段人類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
2、人類的進化過程,比如從猿人一點點進步到到智人,從什麼到什麼的,要5、6個例子,謝謝
從狼煙一點點進步到如今的網路,從甲骨文一步步進化到現在的漢字,從龜殼一點點進步到現在的紙張,從黑火葯進不到現在的烈性炸葯,從馬車進步到現在的汽車飛機,從窯洞茅屋進步到現在的高樓大廈... ...
3、人是怎麼進化來了啊
過程: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古人類學的研究表明,在距今一二千萬年以前,舊大陸生活著許多種古猿。能夠肯定為屬於人的進化系統的最早的化石代表 ,是生活在距今400萬 ~ 1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 人類是由古猿進化來的,是從猿的系統中分化出來的獨立的一支,其出現及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古人類學的研究表明,在距今一二千萬年以前,舊大陸生活著許多種古猿。但其中哪一種是人類的直接祖先,是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候開始由猿到人這一進化過程的,還是一個遠沒有解決的問題。 臘瑪古猿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古人類學界一般都把臘瑪古猿當作最早的人的進化系統的代表。臘瑪古猿化石最早是1932 年在印度發現的 ,1934 年被定名為臘瑪古猿。以後在非洲、歐洲和亞洲的不少地方發現過類似的化石,都被歸入臘瑪古猿類 。臘瑪古猿最早的年代為距今 1400 萬年,當時一般認為人類起源的時間至少是在1400萬年以前。 後來分子人類學的研究表明,人類是在較晚的時期才從猿的系統中分離出來的,最多不會超過1000萬年;臘瑪古猿的年代太早,它們不可能是最早的人科成員。另外,人們發現,每一個出土臘瑪古猿化石的地點,都同時有另一種肯定是猿類的西瓦古猿化石存在,兩者在形態性狀上沒有重大差別,屬於同一類型,只是雌雄性別不同而已。因西瓦古猿命名在前,臘瑪古猿命名在後,於是人們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則,取消了臘瑪古猿的名稱,把它並入西瓦古猿。後來人們一般都同意這種意見,否定了臘瑪古猿是最早人科成員的代表。西瓦古猿有不少特徵與猩猩相似,因此西瓦古猿可能是猩猩的祖先。 在中國的雲南發現了距今約800萬年的祿豐古猿 ,這種化石與非洲大猿及屬於人的進化系統的南方古猿有相似特徵,可能是接近於人類遠祖的類型。但也有人認為,東非肯亞發現的肯亞古猿,或者在希臘發現的奧蘭諾古猿,更有可能是接近人類祖先的類型。 南方古猿與能人 臘瑪古猿生活於距今1400萬 ~ 700萬年之間 。在距今700萬 ~ 400萬年的這段時間內,至今只發現少量零星的化石材料。能夠肯定為屬於人的進化系統的最早的化石代表 ,是生活在距今400萬 ~ 1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雖然還被稱作猿,但它實際上已經是最早踏上人類進化歷程的遠古人類。它是1925年根據在南非塔翁發現的一個幼年頭骨化石命名的。主要發現於南非和東非。南方古猿在顱骨、下頜骨、牙齒、骨盆和四肢等方面已經十分清楚地顯示出一系列的人科特徵,並且肯定已採用兩足直立的行走方式,而能否直立行走,則是人在生物學上的基本特徵。南方古猿的腦量超過現代大猿,腦的結構也基本上屬於人的類型。 繼南方古猿之後的人類是能人。能人在體質特徵上比南方古猿進步,生活在距今約230萬~180萬年前,分布在東非和南非。能人化石最早發現於1960年,至今除奧杜韋峽谷外,在肯亞的庫彼福勒、衣索比亞的奧莫地區及南非的斯特克方丹、斯瓦特克朗等地,也發現了這一類型的化石。能人已能製作石器,創造的文化稱為奧杜韋文化。 直立人與智人 人類進化的下一個階段是以直立人為代表的階段。直立人生活在距今約180萬~20 萬年前,創造的文化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 直立人化石最早是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發現的。發現者E.杜布瓦將其定名為直立猿人,並相信直立猿人是現代人的祖先。但關於爪哇直立猿人是猿是人的爭論持續了很久,直到20世紀20~3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發現了北京人化石,並有大量石製品、用火遺跡和動物化石出土,直立人是早期原始人類的概念才逐漸被廣泛接受。現在發現直立人類型化石的地點已遍布亞、歐、非三洲廣大地區,在肯亞、印度尼西亞爪哇和中國雲南,也都發現了距今150萬年左右的直立人化石。 古人類學上的一項重要發現,是在亞、非、歐洲都出土了從直立人到智人過渡類型的化石。在亞洲,有1984年在中國遼寧營口發現的金牛山人頭骨;在非洲,有1975年在摩洛哥發現的薩萊頭骨和1976年在衣索比亞北部發現的博多頭骨;在歐洲,有1960年開始在希臘陸續出土的佩特拉洛納頭骨及後來在法國發現的阿拉果人頭骨。這些頭骨一方面具有直立人的性狀,另一方面又具有早期智人的特徵。它們為解釋怎樣從直立人過渡到智人提供了重要的根據。 人類進化的最近一個階段,是包括現代人在內的智人階段。可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約25萬~4萬年前 ,是舊石器時代中期的古人類 。晚期智人在解剖結構上屬於現代人,大約是在距今四五萬年前開始出現的。在晚期智人階段,人類的分布范圍擴大了,從舊大陸到達了澳洲和美洲。 這樣,由現有發現的化石來追溯人類進化的各個階段 ,已可以循著由近及遠的序列,從晚期智人—早期智人—直立人—能人,一直追溯到南方古猿。比南方古猿更早、形態更原始的人類的早期代表,則還在探索之中。
4、手機游戲猿人時代怎麼進化?
(我的大事年表,可能會不準)
0年類猿時代(好像是這個吧,我也忘了)
2年猿人時代
51年猿人時代後期
123年能人時代
174年能人時代後期
245年直立人時代
282年直立人時代後期
321年智人時代
年代進化應該是系統從開始就規定的時間,達到就自動進化了,當然,該發明的東西也必須發明,就像開始如果在2年不休息,就無法發明石器,也就進不了猿人時代了。
5、人類的進化過程(圖)
約450萬年前,人和猿開始分化,產生臘瑪古猿,以後在由臘瑪古猿演化成2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進一步再發展為現代人類。關於人類的發展過程,一般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段:
1、早期猿人階段。大約生存在300萬年到150萬年前,已具備人類基本特點,能直立行走,製造簡單的礫石工具。
2、晚期猿人階段。大約距今200萬年到30萬年前,身體象人,腦量較大,可以製造較進步的舊石器,並開始使用火,如我國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3、早期智人(古人)階段。距今10-20萬年到5萬年前,逐漸脫離猿的特徵,而和現代人很接近,如德國的尼安德特人。
4、晚期智人(新人)階段。大約4-5萬年前,這時的人類的進化出現了明顯的加速,在形態上已非常象現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與繪畫的藝術,並出現裝飾物。如1933年發現的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人。此時原始宗教已經產生,已進入母系社會。在晚期智人階段,現代人開始分化和形成,並分布到世界各地。.
6、人是怎麼進化來的
人類的出現純粹是偶然的。人類的祖先是古代類人猿,它們生活在非洲南部的森林裡面。然而由於尋找食物、生存空間以及逃避危險等原因,其中一部分走出了森林進入了非洲的草原。而這部分進入草原的古猿當中,可能個別無意中「站」了起來,發現站得高看的遠,而且也更容易摘取矮樹上的果實,於是其他同伴也就有樣學樣也「站」了起來——當然,這所謂的「站」並不是真實意義的雙腳直立,而不過是一種好象受訓練後的貓狗那樣的雙腳站立,不能長時間維持。而即使這樣,這些開始「站」起來的祖先們,各自站立的本領也有強弱之分——強一點的,更容易在新的環境中存活下來,同時他們的後代也承繼乃至發揚了這種站的本領,漸漸演變成能夠雙腳直立行走。而在這過程中,他們的雙手也並非閑著,也隨著體格的變化把雙手進行其他生活的處理,也因為雙手從「四足行走」這束縛中解放了出來,讓我們的祖先的肺、聲帶等發聲相關器官得以更完善發展,能發出更復雜的音,進而形成語言。 再經過一系列的演變,就演變稱今天我們這些人了。
7、人是怎樣進化的?(詳細)
人類的起源,可以說是學術上最令人頭痛的問題,不論是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甚至於哲學家、宗教家,都曾對人類起源做過各種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沒有最令人信服的說法。
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各民族都相當豐富,其中有些說法頗為相似,當然不同的也不少,在這些神話里頭,很有趣的,我們可以發現有和進化論不謀而合之處。
歸納各種神話,人類的起源可以分為『呼喚而出』、『原本存在』、『植物變的』、『動物變的』和『泥土造的』五種,現就分別敘述。
《埃及神話》說人類是神呼喚而出的。自古以來,埃及一直是個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國家中最自我封閉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難對她發生影響,因此她的人類起源的說法也和別的民眾不同。
埃及人認為遠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現之前,全能的神『努 (NU) 』就已存在,他創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喚『蘇比』,就有了風;呼喚『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喚『哈比』,尼羅河就流過埃及,他一次次呼喚,萬物一件件出現,最後,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轉眼間,埃及就住滿許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將自己變成男人外形,成為第一位法老王,統治大地人類,開創安和繁榮景象。
人類原本就存在著的神話,散見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紐西蘭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話中說到神創造天地,然後從地下帶領人類上來,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話說『蘭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萬物源頭,當時天和地未分開,四下漆黑,其兒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將天地推開,光明於是出現,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類便被發現,原來他們也是天地所生。
認為人類是植物所變的為日耳曼神話,它說天神歐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邊散步,看到沙洲上長了兩棵樹,其中一棵姿態雄偉,另一棵姿態綽約,於是下令把兩棵樹砍下,分別造成男人和女人,歐丁首先賦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別賦予理智、語言、血液、膚色等,成為日耳曼的祖先。
人類是由動物變的之神話相當常見。在澳洲神話中說人是蜥蜴變的;美洲神話則說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變的;希臘神話也說某族人是天鵝變的,某族人是牛變的。
我們由這種『動物變人』的神話中,可以發現很接近進化論的說法,尤其是美洲神話中說人是猿猴變的,就完全與進化論相吻合,這種巧合,很耐人尋味。
我國神話論及人類起源的有數種,比較早的說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陰、陽二神)混生,經天營地……類氣為蟲(混濁的氣體變成蟲魚鳥獸),精氣為人(清純的氣體變成人)。』這種說法並未受多大重視。
晚一點的說法則指盤古垂死化為萬物之時,身上的寄生蟲變為人類。繹史卷一引五運歷年紀:『(盤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人)。 』此種說法也沒有流傳開來。
另一種說法是指人類由黃帝所造,然後由其他的神上駢和桑林賦予四肢五官,見淮南子說林篇:『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這種說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駢和桑林是什麽樣的神,在其他古籍中並無敘述,徒留一個謎。
在所有神話中,『泥土造人』的說法最多,也最為流傳,如紐西蘭神話說人是天神滴奇 (TIKI) 用紅土和自己的血製成;美拉尼西亞人也這樣說;希臘神話說神從地球內部取出土與火,派普羅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別創造動物與人類,並賦予人類種種個性和智慧。
北美洲西部的邁都族印第安人認為當初『大地開創者』創造樹木鳥獸之後,說『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紅色泥土攙水,做成一男一女。
在所有神話里,最引人入勝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數我國的女媧和猶太神話(聖經)的上帝。
話說盤古開辟天地之後,不知經過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間出現女媧。女媧在這荒涼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對著水,照見了自己,心裡想要是天地間有幾個像自己的,彼此說說話,該有多好,便不自覺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體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風一吹,便成為活跳跳的東西,於是給他起名為『人』。
原先女媧一個接一個繼續不停的造人,但進度緩慢,終於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補遼闊的大地時,他背靠山崖,順手摘下藤條,懶懶地在和了水的泥漿里攪著,然後一甩藤條,灑落許多泥點,這些泥點落在地上,經風一吹,都變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揮動藤條,大地上的人也不斷的增多了。
聖經里的上帝造人故事記載在舊約的創世紀之中。話說上帝花了五日時間創造了大地萬物,到第六日他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進人的鼻孔後,就成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亞當。
不久便取下亞當的一條肋骨,造成一個女人,亞當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他為女人。』
在女媧和上帝造人的神話里,可以發現共同之處是都按著他們的形像造人,由此可見女媧和上帝的長相和人相似。不同之處在於聖經描述女人是男人肋骨造的,而不是泥土造的。
……………………………………
呂應鍾 原載1981年8月13日《台灣時報》副刊
於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雖然經過達爾文等及其以後100多年來的努力挖掘和研究,至今仍存在不同的意見和疑問。綜合各家之說,試以本節作為全文的總結和結束。
1.人類是靈長類進化的最高階段,於中新世末期,大約1000萬—1400萬年以前開始從猿類分化出來,向著人類系統方向進化。
2.人類由古猿進化而來,他的起源和發展,即進化的過程是:臘瑪古猿——南方古猿——早期直立人(包括能人,也稱能幹南方古猿)——(晚期)直立人(包括爪哇猿人,北京猿人,元謀猿人等)——早期智人(也稱古人、尼人,包括中國的馬壩人、丁村人等)——晚期智人(也稱新人、克人,包括中國的河套人、山頂洞人等)——現代人(包括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或棕種人)。現代人在人類分類學上屬於晚期智人,是智人的一個亞種,而因為現代人在全新世進入了新石器時代,所以單獨分立出來。
3.人類進化在體質上與猿類的主要區別,在於人能夠用兩足直立行走,頭顱變大,變圓,原始的犬齒變短,全部牙齒靠近在一起。於是有靈便的雙手,敏銳的頭腦和適宜咀嚼的牙齒,能夠製造工具,雜食,語言交流,擴大活動范圍等。這些功能又促進了人類的進化發展。
4.人類與猿類更重要和本質的區別是人類出現了文化,群體社會不斷發展。
5.人類進化與生存環境的變化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及由它引起的植被和地形的變化。第三紀氣候溫暖,而於第三紀中新世開始變冷,至中新世末,南、北兩極已有冰蓋,低緯度地區也變冷,森林范圍縮小,部分被毀滅,出現草原和荒漠。原住在森林中的古猿逃向赤道地區,住在森林邊緣和平原上,於是用四肢攀緣,林棲,主要吃果實的動物,逐漸進化為能夠兩足直立行走,雜食,狩獵的動物。能夠適應環境變化的就保存下來,繼續進化發展,不能適應的就滅絕了。第四紀更新世冰期來臨,冰期和間冰期的氣候冷—暖和干—濕交替變化,植物覆蓋、冰川、河流以及海、陸發生相應的變遷,大大促進了人類的進化,得以適應變化巨大的生存環境。這時期,現代人的體質進化已經基本完成,而人類的行為,智力,文化和社會有顯著進化。到全新世,氣候變暖,由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進代,由
原始公社進化為階級社會,同時完成了人類的大遷徙,廣布世界,逐漸形成了現代的格局。
6.現代的猴和猿類與人類是親戚,有著共同的祖先,人是從古猿進化而來。但是自從他們在遠古時期分化以後,各自沿著不同的分支系統演化,適應一定的生活條件,已經形成具有獨特的身體結構類型和習性。所以,現代的猴子和猿類不能再變成人。
7.現代人可以分為黃種,白種,黑種,或者還有棕種幾個主要人種類群,他們是在發展、擴大分布過程中的地理區域差異,是完全一樣和平等的。因此,任何「優種說」和對不同人種的歧視都是不合理的。
8.根據人類進化發展的歷史,可以認為生存環境的變化,勞動生產,分工合作,語言交流和文化技術是促進人類及社會進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或動力。而現今世界發達地區,高科技已進入到電子和信息時代,又面臨著全球性的氣候變暖。試想,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將會變成什麼樣子?是頭大身小的畸形物嗎?這是科學幻想還是杞人憂天!!
人類的進化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早期猿人階段:大約生存在300萬年到150萬年前,已具備人類基本特點,能直立行走,製造簡單的礫石工具.
(二)晚期猿人階段:大約距今200萬年到30萬年前,身體象人,腦量較大,可以製造較進步的舊石器,並開始使用火,如我國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三)早期智人(古人)階段:距今10-20萬年到5萬年前,逐漸脫離猿的特徵,而和現代人很接近,如德國的尼安德特人.
(四)晚期智人(新人)階段:大約4-5萬年前,這時的人類的進化出現了明顯的加速,在形態上已非常象現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與繪畫的藝術,並出現裝飾物。如1933年發現的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人。此時原始宗教已經產生,已進入母系社會。在晚期智人階段,現代人開始分化和形成,並分布到世界各地.於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雖然經過達爾文等及其以後100多年來的努力挖掘和研究,至今仍存在不同的意見和疑問。綜合各家之說,試以本節作為全文的總結和結束。
1.人類是靈長類進化的最高階段,於中新世末期,大約1000萬—1400萬年以前開始從猿類分化出來,向著人類系統方向進化。
2.人類由古猿進化而來,他的起源和發展,即進化的過程是:臘瑪古猿——南方古猿——早期直立人(包括能人,也稱能幹南方古猿)——(晚期)直立人(包括爪哇猿人,北京猿人,元謀猿人等)——早期智人(也稱古人、尼人,包括中國的馬壩人、丁村人等)——晚期智人(也稱新人、克人,包括中國的河套人、山頂洞人等)——現代人(包括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或棕種人)。現代人在人類分類學上屬於晚期智人,是智人的一個亞種,而因為現代人在全新世進入了新石器時代,所以單獨分立出來。
3.人類進化在體質上與猿類的主要區別,在於人能夠用兩足直立行走,頭顱變大,變圓,原始的犬齒變短,全部牙齒靠近在一起。於是有靈便的雙手,敏銳的頭腦和適宜咀嚼的牙齒,能夠製造工具,雜食,語言交流,擴大活動范圍等。這些功能又促進了人類的進化發展。
4.人類與猿類更重要和本質的區別是人類出現了文化,群體社會不斷發展。
5.人類進化與生存環境的變化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及由它引起的植被和地形的變化。第三紀氣候溫暖,而於第三紀中新世開始變冷,至中新世末,南、北兩極已有冰蓋,低緯度地區也變冷,森林范圍縮小,部分被毀滅,出現草原和荒漠。原住在森林中的古猿逃向赤道地區,住在森林邊緣和平原上,於是用四肢攀緣,林棲,主要吃果實的動物,逐漸進化為能夠兩足直立行走,雜食,狩獵的動物。能夠適應環境變化的就保存下來,繼續進化發展,不能適應的就滅絕了。第四紀更新世冰期來臨,冰期和間冰期的氣候冷—暖和干—濕交替變化,植物覆蓋、冰川、河流以及海、陸發生相應的變遷,大大促進了人類的進化,得以適應變化巨大的生存環境。這時期,現代人的體質進化已經基本完成,而人類的行為,智力,文化和社會有顯著進化。到全新世,氣候變暖,由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進代,由
原始公社進化為階級社會,同時完成了人類的大遷徙,廣布世界,逐漸形成了現代的格局。
6.現代的猴和猿類與人類是親戚,有著共同的祖先,人是從古猿進化而來。但是自從他們在遠古時期分化以後,各自沿著不同的分支系統演化,適應一定的生活條件,已經形成具有獨特的身體結構類型和習性。所以,現代的猴子和猿類不能再變成人。
7.現代人可以分為黃種,白種,黑種,或者還有棕種幾個主要人種類群,他們是在發展、擴大分布過程中的地理區域差異,是完全一樣和平等的。因此,任何「優種說」和對不同人種的歧視都是不合理的。
8.根據人類進化發展的歷史,可以認為生存環境的變化,勞動生產,分工合作,語言交流和文化技術是促進人類及社會進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或動力。而現今世界發達地區,高科技已進入到電子和信息時代,又面臨著全球性的氣候變暖。試想,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將會變成什麼樣子?是頭大身小的畸形物嗎?這是科學幻想還是杞人憂天!!
想真正認識人類的起源還得去非洲,非洲有可能是和大猩猩、黑猩猩有著密切親緣關系的類人猿生活過的地方……由於它們是目前最接近於人類祖先的動物,所以我們的遠古祖先生活在非洲的可能性要大於其他各洲。
19世紀,在英國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博物學家,發現了一套轟動全世界的生物進化理論,他的名字叫達爾文。
1831年,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海軍「貝格爾」號戰艦的環球航行,在南美洲地區整整航行了5年,對熱帶與亞熱帶動植物進行了廣泛的考察。1836年回國以後,達爾文主要從事科學實驗與著述。他根據對生物界大量的觀察與實驗,認為物種的形成及其適應性和多樣性的主要原因在於自然選擇,生物為適應自然環境和彼此競爭而不斷發生變異。適於生存的變異,通過遺傳而逐代加強,反之則被淘汰。歸納起來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達爾文的這套學說,奠定了進化生物學的基礎。他還將進化論用於人類發展的思考,闡明了人類在動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動物進化而來的依據,得出了人類起源於古猿的結論。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人類起源於古猿的理論,經過一番激烈的學術和宗教的大動盪、大爭論後,漸漸被科學界所接受。在以後的歲月里,古生物學家通過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達爾文學說的基礎上,形成了現代人類起源說。他們認為,人類是古猿經過數百萬年的漫長歲月,在萬物更迭交替變化中逐漸進化而來的。這一理論,從其他學科,比如胚胎學、比較解剖學。現代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等學科中尋找到了證據。根據這些證據,人們推測地球生物進化的總模式是: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哺乳動物——靈長類動物——猿猴類動物——人類。馬克思十分欣賞達爾文的進化論,同時認為,在由猿到人的進化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現代一般認為,人類是由古猿中的一支進化而來的,古猿早在3000多萬年以前就已出現在地球上,體形較現代猿類小。考古學通常講的「臘瑪古猿」,大約生活在1400萬一1000萬年前,身高僅1米多一點,體重在15—20公斤左右。所謂的「南方古猿」,大約生活在距今500萬—100萬年以前。我們人類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來的。大約200萬—300萬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脫離了古猿類,朝著人類的方向演化。根據化石發現,現在一般將人類脫離古猿後的發展歷史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猿人階段,大約開始於距今200萬—300萬年以前,這時的猿人會製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腦量大約在630—700毫升,會狩獵。晚期猿人化石發現較多,我國發現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猿人(周口店),以及在坦尚尼亞發現的利基猿人,都是這個時期的化石代表。這時的猿人已經很接近現代人,打制的石器也比較多樣化,有用於狩獵和劈裂獸骨的砍砸器,用來剖剝獸皮和切割獸肉的刮削器。最有進步意義的是,此時的猿人已經懂得了使用火,並知道如何長期保存火種。猿人階段一般認為到大約30萬年前結束。
第二階段是占人階段,或稱早期智人階段。我國已經發現的馬壩人(廣東)、資陽人(湖北)、丁村人(山西)也都是這一時期發掘的化石代表。古人的特徵是腦量進一步增大,已經達到現代人的水平,腦結構比猿人復雜得多,其打制的石器也比猿人規整,有石球和各種尖狀的石器,能人工生火,開始有埋葬的習俗,並且不知是為了遮羞還是為了保溫,已經開始穿所謂的衣服,不再是赤身裸體。並且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古人的體質也開始了分化,出現明顯差異。古人生活於大約20萬一5萬年前。
第三階段為新人階段,又稱晚期智人階段。大約開始於5萬年以前,新人化石在體態上與現代人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其打制的石器相當精緻,器形多樣,各種石器在使用上已有分工,並且出現了骨器和角器。新人甚至已會製造裝飾品,進行繪畫、雕刻等藝術活動。大約在皿萬年以前,已經出現了磨製石器。新人又稱克魯馬努人,這是因為1868年,在法國西南部克魯馬努地區的山洞裡發現了5具骨架,這些骨架與現代人已經很難區分,但比現代人高大。據分析,其生存年代大約在3.1萬—4萬年以前,被認為是新人的化石代表。我國發現的柳江人(廣西)、山頂洞人(北京)化石也屬於這個時期的代表。此後,人類便進入了現代人的發展階段。
不可否認,這個進化體系的完善,許多科學家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不但如此,在維護生物進化論的過程中,不少社會學家,尤其是一些哲學家也作出了許多貢獻。由於這些傑出人物的努力,生物進化論成了當今世界不可動搖的理論之一。
但是,無論有多少人來維護它,它始終不過是一種假設而已,而且是世界眾多假設中的一種,我們應該始終牢記一句話,這句話是馬克思說的,他說:「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設。」既然是假設,那麼就應該允許別人有探討的餘地,允許別人發表不同的觀點。一味地用一種假設去排斥其他假設,這是不科學的,本身是對馬克思精神的嘲笑。
那麼,以上這套由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生物學家、哲學家共同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體系,它真的牢固嗎?
達爾文創建的整個人類進化學說,其中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那就是,當時氣候的巨大變遷使森林大片消失,類人猿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迫從樹上下到地面,由猿到人的進化過程就從此開始了。如果這個條件不存在,那麼整個人類進化體系就不能成立。
起源於東非大裂谷的南方古猿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的始祖,「露露」的化石就在此處發現。因此,東非大裂谷自然環境的變遷,成了支撐人類進化學說的關鍵。科學家稱,500萬—12萬年之前,由於東非氣候突然變冷,大片的熱帶雨林消失了,這就迫使人類的遠祖——南方古猿從樹上下到開闊的大草原,從四肢攀援到練慣用兩足行走,於是乎,古猿脫掉身上的獸毛,最後變成了人。
進化論的這個前提只是一個假設,當然許多人都希望這個假設可以成立,以便一勞永逸地解決人類的起源問題。但是,最近一些科學家在東非地區的考察,卻使達爾文的人類進化學說中環境變遷這個至關重要的前提一下子變得不存在起來。
美國耶魯大學金斯頓考古隊對東非的地理、氣候做了十分細致的考察研究。他們對肯亞大裂谷南端的圖根山丘的碳化士壤進行了同位素檢測,結果發現,自從1550萬年以來,大裂谷地區的雨林和草原的混合就跟今天完全相同,根本不存在上述傳統所說的氣候大變化。要知道,東非古人類的考古化石最上限也不過400萬年,也就是說,非洲的古猿竟然可以在虛擬的自然條件之下完成從獸類向人的進化,這是不是太荒唐了?這支考古隊在最後的報告中寫到:「人類的進化是相當復雜的過程。這(指東非大裂谷地區氣候的考察結果)可能迫使我們要尋找其他的因素來解釋人類下地行走的原因:為了食物和為了佔領更加優越的生態環境;受到其他物種的競爭,等等。」如此說來,人們要想使自己的學說成立,非要迫使東非古猿下地行走不可,不論這些古猿是否願意,非下來不行,即使不是真的自然環境變遷,我們也要虛擬出一個自然環境變遷的事實出來。看來,我們這套進化理論過分脆弱了,也過分霸道了。
不僅如此,考古學所發現的古化石,是支撐人猿同祖進化理論的主要證據,但正是在這方面,更顯示出其脆弱的本性。
首先,現在我們考古中發現的人類化石量極少,越是往前,化石量就越少,考古學家往往根據幾顆牙齒或一個、半個頭蓋骨化石為依據,進行洋洋灑灑地推論,明顯證據不足。
1995年初,中國科學院發表了一篇總結性的文章,介紹中國古人類考古50年來的主要成績。讀著這篇文章,明顯感覺證據不足。比如,著名的元謀猿人,也就發現了兩顆內側門牙,一左一右;藍田猿人只有一個下頷骨;丁村人,只有三顆牙齒,一小塊頭蓋骨;馬壩人,只有一個不完整的頭蓋骨;柳江人,只有一個完整的頭蓋骨,四個完整胸椎及五段肋骨;資陽人,只有一塊頭蓋骨,一塊完整的硬齶;山頂洞人略多一些,有三個完整的頭蓋骨,幾十顆牙齒和一些脊椎骨。要知道,從元謀猿人到山頂洞人中間有150萬年的時間,我們僅憑一點點資料竟然能勾畫出人類150萬年的發展史,真有些不可思議。你怎麼能用一小塊頭骨就確定它是人還是猿,或者是其他什麼東西?無論如何,讀著古人類學家給我們的結論,總有一種模模糊糊的感覺。
外國的古人類研究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化石》雜志1995年第一期曾報道,衣索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會上,科學家展示了大約450萬年前人類始祖的化石,命名為南方古猿,其證據:頭城後部一小塊,耳骨和牙齒的一些碎片。1856年,在德國迪賽爾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的一個山洞裡,人們發現了一塊不完整的頭骨和幾根腿骨化石,從此,尼安德特人竟然成了早期智人的代名詞,雖然後來又有少量發現,但證據乃不充分。
事實上,關於人類進化體系中的化石不完整性,早在19世紀英國的郝胥黎就曾指出過,人類不能直接從猿進化而來,中間存在一個巨大的化石空白區。至今的考古學也同樣證實,所謂的新人之後有4萬年的化石空白,這4萬多年裡,正在進化中的猿類跑到哪裡去了呢?難道是跑到另外一顆星球去完成進化了嗎?實際上,不但是人類,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沒有進化中期的化石,為解決這種尷尬,科學家只有提出「突變學說」,即生物的進化不是逐漸完成的,而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突然發生的。但這也是假設,而且更加沒有證據。
其次,在考古測定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目前我們考古測定通常使用碳—14測定法,但碳—14很不穩定,年代越遠,差距也就越大,在人類化石的測定方面,有的誤差幾萬年或幾十萬年。比如,元謀猿人170萬—100萬年,相差了70萬年,藍田猿人115萬—75萬年,相差了40萬年。
還有,關於人類起源的研究時間並不算長,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一些學者認為,人類大約出現於4000多年以前,後來經過考古發現,把這個年代逐步高移1萬年、2.5萬,結果定為4萬年。再往後,美國科學家提出了10萬年說,現在又提出了450萬年說,這種大動盪的本身也說明了一些問題,而且在這其中也伴隨著相當大的學術爭論。
因此,有不少人對這套進化模式持懷疑態度。盡管從猿到人的進化中有許多諸如考古等方面的證據,但仔細分析起來,其中仍不難發現許多問題,如猿人和古人之間的過渡類型是什麼?古.人是如何向新人飛躍的?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們變化的?為什麼缺少中間類型的化石?
有人從進化的角度提出疑問:脊椎動物的四肢都著地,這樣分散了脊椎骨的壓力,這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是合理的。而人卻是直立行走的,直立人的脊椎所承受的壓力過分集中,反而不如四肢行走的脊椎動物合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進化呢?它是進化還是退化?
現在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由於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在外形上)就是人能直立行走,而動物則是爬行,因此我們總是想盡辦法去解釋這種區別,由於人比動物要先進得多,因此在解釋時,我們總是首先確定這種區別的合理性,總是將這種區別看成是首尾相接的進化證據,這是不是也是一種誤區呢?大家都在討論直立行走的好處,那是因為我們人就是直立行走的,為什麼不去分析一下四肢行走的好處呢?
按照一般觀念認為,人類手腳的分工是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環境的變化將古猿趕出叢林,從而使前肢進化為手臂。而東非大裂谷地區的考察已經證實,這個前提條件至少在東非是不存在的,那麼促使猿人手腳分工的環境又在哪裡呢?同時,我們發現,藍田猿人和山頂洞人,他們生活的地區並不是大平原或草原,而是植物比較茂密的山區,世界其他地區的猿人生活環境也基本與此相類似。而在這種自然條件之下,用四肢行走難道不比只用後肢行走更為有利一些嗎?怎麼會發生手腳分化的進化呢?
再者,用血漿蛋白分子差異程度的定量測定發現,人與現在的大猿、黑猿最為接近,大約在4000萬年以前,人與大猿、黑猿分手。可奇怪的是,經過4000萬年漫長的歲月,大猿和黑猿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它們永遠屬於靈長類哺乳動物,照目前的進化程度看,它們再經過4000萬年也不會進化成智人和現代人。如果進化論是生物界的普遍規律,那麼這個規律應該適合所有生物的進化,既然已經有一支猿類進化為人,那麼我們為什麼沒有發現正在進化的其他猿類呢?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至今沒有發現其他猿類進化成人的趨勢?為什麼地球上只有人類的進化獲得了如此速度?
如果從整個地球生物界來考慮,動物的進化雖然在體形上會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功能和特點上卻是應該有同步進化的特點,看一看我們周圍的動物吧!哺乳類動物中有許多特點和功能是相同的,從中可以看出它們是沿著一條本質相同的軌跡在進化。而我們人類卻是整個動物界的奇跡,我們進化的軌跡與它們根本不同,簡直就是兩回事,除了人以外,我們再也找不著直立行走的動物。如果說直立行走標志著動物的進化,那麼這種進化就不應該單單反映在人類身上,而在其他動物之間也應該有類似的進化發生,這才符合整個地球動物進化的規律。然而在其他動物中,我們看不到一點點直立行走�
8、人是怎麼進化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最早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其出現年代少於400萬~300萬年, 這個物種腦容量很小, 雄性明顯遠比雌性為大, 被稱為"露西"(Lucy)的年輕雌性南方古猿骸骨於1974年在依索比亞出土, 由於骨骼較為完整, 使人能確立古猿的行走形式: 以足直立, 步履蹣跚, 科學家從肩胛骨及臂骨分析發現: 南方古猿仍保持靈長類遠祖的攀援的特徵 。之後發現非洲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據推測: 身高為145厘米, 雄性平均體重為65千克, 雌性35千克 , 腦容量為現代人的三分之一。 粗壯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 已有臼齒的產生, 它們開始以硬質及多且纖維的植物為食。它們已經有明顯的社會關系, 能製造及使用簡單工具, 最早的石器出現於250萬年前, 工具亦有明顯的分化, 如砍伐器、刮削器和多邊器, 此外, 還在古猿遺址中發現獸骨與角器等。在屏障東部成功進化的大量粗壯型南方古猿最終不敵天然的災害: 300萬年前突然爆發的火山把南方古猿葬身在東非大裂谷的火場中, 這是人類進代歷史上一場大浩劫。 鮑氏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boisei)為稱東非人, 被認為是粗壯南方古猿的地理變異種。 纖細型南方古猿最接近人屬(Homo)的古猿, 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以採集植物的塊莖和野果為食, 它們可能還會拾取死獸分吃屍肉, 為了保障足夠的食物來源, 開始出現了狩獵, 草原中的羚羊、野鹿及毛驢成為了獵殺的對象, 同時為了防止大型肉食動物的侵襲, 它們會有守望相助的義務, 它們經過一系列的自然適應,成功演變向人的發展方向 。距今350萬~150萬年前, 這種南方古猿以雙足行走的穩健演化, 使它們成功地晉身為人類的原形。 能人意即能製造工具的人種, 它為人屬的最原始的成員, 腦容量為男: 700~800毫升,; 女500~600毫升, 可能已具語言能力。從他們的遺址中發現大量的石器, 可以聯想人類的祖先已經學會敲打石塊製造石器及用石器迪敲擊獸骨或宰割獸肉。從發掘場地得知: 能人曾與幾種不同種類的南方古猿、甚至人屬共存於同一場所中, 由於他們有各自的生活習性, 沒有戰斗的考古被發現, 甚至發現有能人與後代直立人共存的紀錄。經過數十萬年的演進, 能人最終全為直立人所取代, 成為人類的主流。 當直立人出現時, 人類史己經有漫長的歲月, 他們承繼了其先驅的技能, 並加以改良, 那時候人類懂得用火, 也能象現代人般進行奔跑, 依照自己的心思製作石器, 從腦髗骨的結構可以確定他們有語言的能力, 從最豐富的北京直立人遺址中發現近10萬件石器製品和用火痕跡, 以及百多種動物化石, 從燒骨而知他們已有熟食的習慣, 狩獵的結果使人類有肉食的傾向, 肉食對人體的影響可分為: 大腦能攝取更多營養, 從而促進咦韉男
9、人是怎樣進化的呢?
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人有猿猴進化而來。考古和歷史學家根據這一理論發現了200萬年前的猿猴化石,與人接近。隨著考古學的不斷發展,人類歷史學家通過各個不同時期的化石分析,得出人類發展的四個進程: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 但是,這種進化論後來受到嚴重挑戰。首先是考古學家發現的,在曾經失落的文明瑪雅人的歷史記載中,甚至有9000萬年至4億年之間的遙遠而漫長的人類歷史敘述。這是對猿人學的直接打擊。 聖經說是由上帝創造而來,雖然這一學說擁有20億的基督徒支撐。但還是不被世人公認。 因此,公正地說,人類到底是如何進化而來,還沒有定論,仍然是一個謎。
世界上,人們對於自己的祖先都很感興趣,常想:我們來自何處?我們的祖先是誰?他們是在怎樣的環境下以怎樣的程序,慢慢地衍生、分化,並遍布全世界的?一般認為,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人和猿有一定的近親關系,人和猿的共同遠祖是3000~3500萬年前生活於埃及法尤姆窪地的原上猿和埃及猿。由這個共同遠祖分成兩支:一支成為猿類,一支發展為人類。至於屬於「人科成員」是怎樣變為人的,一般認為,是由一支古猿從臘瑪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等進化而來,最後演化為現代人的。其主要理由,是比較了人類與猿類在生理特徵、社會性特徵上的異同點而得出結論的。 經生物學家、人類學家長期觀察和研究,發現人和猿無論在外表形態、解剖學、生理學、血液的生物化學等方面,都存在著極其相似的特徵。從外表形態觀察,猿的身軀與人相似,只是人科成員能站得更直,而猿類則處於半垂直位置,後肢可以暫時直立,或用兩條腿走路;臉部無毛或少毛,沒有尾巴;五官位置和形象與人極其相似;猿類同人類一樣,有32顆牙齒,牙齒的結構也大體和人相似;從身體結構上看,猿類骨胳大體上和人類具有同樣的類型;從基本生理現象上,猿與人有許多地方相似,尤其是猿的早期胎兒和人的胎兒非常相似;從血液的生物化學方面來看,猿與人也有十分驚人的相同或相似之處,都有A、B、O、AB等血型;從類人猿的染色體證明猿類的染色體形態和位置也和人類的相近。 從腦容量來分析他們的進化過程:300萬年前的非洲南猿的腦容量為440立方厘米;100萬年前的能人的腦容量為600—650立方厘米;約100—150萬年前的直立猿人的腦容量為940立方厘米;與此相應的中國「藍田猿人」距今約100萬—80萬年,它的腦容量是780立方厘米;中國和縣猿人生活在距今約24萬到28萬年前,它的腦容量為1025立方厘米,與周口店的北京人相接近。 當然,類人猿在生理結構、語言和社會性三個方面,與人有著許多本質的區別,比如,人會製造和使用工具,人更能適應環境,人有記憶力、好奇心,人能理性、有預見地推理自己的行為,人能抽象思維,人有自我意識和想像力、有幻想等等,總而言之,在從事社會勞動,製造工具,能動地改造自然方面是人類所獨有的。人的腦結構具有更高層次、更加復雜的進化特徵。人類與猿類的本質區別還在於人類有語言。人類和猿類的另一個重要的本質區別還在於人類的社會性。 猿類進化成人的主要過程一般分為以下兩個大的步驟:第一步,從猿到人的過渡,經歷了臘瑪古猿和南方古猿兩個階段。第二步,人類發展至原始公社時期,成為完全的人,經歷了早期直立人、晚期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個階段。一般認為,勞動在猿變成人的過程中起了決定作用。在人類起源與進化的問題上,學術界至今仍有不少的爭論。 此外,有關現代人是怎樣起源的,也有不同說法。 現代人的起源指的是現在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區的人種——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和棕色人,他們是怎樣起源的,有兩種理論。一種叫「單一地區起源說」,認為現代人是某一地區的早期智人「侵入」世界各地而形成的,這個地區過去認為是亞洲西部,近年來則改為非洲南部。另一種叫「多地區起源說」,認為亞、非、歐各洲的現代人,都是由當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來的。就中國人的起源來講,考古學家認為中國人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由當地古代人進化而來的。
10、人類的進化過程,比如從猿人一點點進步到到智人,從什麼到什麼的,要5、6個例子,謝謝
猿人到能人,再成為直立人,再成為早期智人,再成為晚期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