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緒皇帝十三年的一品大臣是誰啊?哪裡人?
光緒十三年的一品大臣有:
文華殿大學士兼直隸總督李鴻章:
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額勒和布:滿八旗;
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宗室;
軍機大臣、署理兵部尚書許庚身:
軍機大臣兼刑部尚書張之萬:
吏部尚書錫珍:蒙古旗人;
吏部尚書徐桐:漢八旗;
戶部尚書兼步軍統領福錕:宗室;
戶部尚書翁同龢:
禮部尚書奎潤:宗室;
禮部尚書李鴻藻:
兵部尚書烏拉喜崇阿:滿八旗;
刑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麟書:宗室;
工部尚書昆岡:宗室;
工部尚書潘祖蔭:
理藩院尚書紹祺:滿八旗;
左都御史松森:宗室;
左都御史祁世長:
兩江總督曾國荃:
盛京將軍慶裕:滿八旗;
吉林將軍希元:蒙八旗;
黑龍江將軍恭鏜:滿八旗;
江寧將軍豐紳:滿八旗;
杭州將軍古尼音布;
福州將軍穆圖善:滿八旗;
廣州將軍鑒格:滿八旗;
荊州將軍祥亨;
西安將軍吉和;
成都將軍岐元;
綏遠城將軍克蒙額;
寧夏將軍雒慶;
伊犁將軍色楞額;
直隸提督李長樂;
江南提督譚碧理;
陝西提督雷正綰;
甘肅提督周達武;
烏魯木齊提督譚上連;
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
福建水師提督彭楚漢;
浙江提督歐陽利見;
湖北提督程文炳;
湖南提督周盛波;
四川提督宋慶;
廣東陸路提督唐仁廉;
廣東水師提督方耀;
廣西提督蘇元春;
雲南提督黃武賢(5月退休);
雲南提督馮子材(5月授);
貴州提督羅孝連;
長江水師提督李成謀。
2、清朝一品官員的補子圖案是什麼?
一品鶴
明代的補子為清代繼續沿用,圖案內容大體一致,各品級略有區別,通常是:一品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2)一品大臣游戲攻略擴展資料
一品:仙鶴
仙鶴美麗超逸,高雅聖潔,而且長壽,可達六七十歲,在古代成為仙風道骨和長壽的象徵。在吉祥鳥中,其地位僅次於鳳凰而居第二。鳳成為皇後的象徵, 而仙鶴則官居一品。
二品:錦雞
錦雞亦稱「金雞」、「玉雞」、「碧雞」,是吉祥的象徵。錦雞有一呼百應的王者風范。其羽毛色彩艷麗,傳說還能驅鬼避邪,古人十分喜愛用來作為服裝的裝飾,如插在武將的衣背頭冠上,綉在帝王的禮服上,也叫做「華蟲」,表示威儀和顯貴。
三品:孔雀
孔雀不僅羽毛美麗,而且有品性。《增益經》稱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顏貌端正,二聲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時而行,五飲食知節,六常念 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復。」在古人看來,孔雀是一種大德大賢、具有文明品質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貴的象徵。
3、唐朝一品大臣二年的工資是多少
接近現在135萬
此表為貞觀(唐太宗)年間的官員收入:
俸錢(兩/年) 俸料(石) 職田(畝) 僕役(兩/年) 收入(元/年)
一品 81.6 650 1200 240 172.6萬
二品 72 470 1000 180 135.6萬
三品 61.2 370 900 120 101.6萬
四品 50.4 280 700 79.3 74.1萬
五品 43.2 180 600 60 59.0萬
六品 28.8 95 400 26.4 33.1萬
七品 25.2 75 350 19.2 27.1萬
八品 19.2 64.5 250 7.5 17.5萬
九品 15.6 54.5 200 5 13.7萬
4、新尋仙游戲的官府二品怎麼升到一品,任務在哪接?還有,欽差大臣在哪??
現在沒開通。開了天雷之後應該會出新地圖,在新的城內,會有官府NPC接任務目前你只能把聲望做到不能加聲望為止。沒開新地圖之前,也就這個樣子了。
5、古代一品官職有哪些
官分品級,自曹魏始
魏
第一品:相國(大丞相)
兩晉
極品:丞相
第一品:公,開府,大將軍
南宋、南齊:
第一品: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司(太尉、司徒、司空)、二大(大司馬、大將軍),相國丞相
北魏: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位高不列品)
第一品:二大(大司馬、大將軍),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北周
正九命:三公(「一命」最下、「九命」最尊)
隋代
正一品:三師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尚書令
唐代
正一品:三師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驃騎大將軍(武散官)
宋代
正一品:三師三公,三公三孤(政和以後)
從一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或稱知院事),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驃騎大將軍(武散官)
金代:
正一品:三師三公,尚書令
從一品:左右丞相,平章政事,都元帥,判大宗正事
元代:
正一品:三公,右、左丞相(元以右為上)
從一品: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宣政院使,宣徽院使,太常禮院使,將作院使,通政院使,行中書省丞相,行中書省平章
明代:
正一品:三公;初授特進榮祿大夫,升授特進光祿大夫(文武散階);左右柱國(武官勛級)
從一品: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初授榮祿大夫,升授光祿大夫(文武散階);柱國(武官勛級)
清代:
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光祿大夫(文散階),建威將軍(武散階)
從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各部院大臣,督察院左都御史,八旗滿蒙漢軍都統,巡捕五營統領,提督九門步軍;榮祿大夫(文散階),振威將軍(武散階);提督,駐防將軍
6、清朝一品官員有哪些
1、張廷玉
張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號硯齋, 安徽桐城人。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進入權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飭吏治。
雍正帝即位後,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
乾隆帝即位後,君臣漸生嫌疑,晚景凄涼,致仕歸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於家中,年八十四,謚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張廷玉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
2、陳廷敬
陳廷敬(1638年 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號說岩,晚號午亭,山西澤州府陽城(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清代大臣、學者。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
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秘書院檢討。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充經筵講官,後歷任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戶部尚書。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任《康熙字典》總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年七十五,謚文貞。
陳廷敬工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編》收入《四庫全書》,其中詩歌二十卷,還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陳廷敬在家鄉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3、和珅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干,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
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
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
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四十九歲。
4、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瑤林,號敬齋,滿洲鑲黃旗人,民族英雄,清乾隆時期著名大臣,愛國將領,郡王。大學士傅恆第三子,孝賢純皇後之侄。
福康安歷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福康安早年參加第二次金川之戰。
他先後率軍平定甘肅回民田五起事、台灣林爽文事件、保衛西藏的廓爾喀之役、苗疆起事,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統一和完整,累封一等嘉勇忠銳公。
此外,他參加制定的《欽定藏內善後章程》和金瓶掣簽制度,對於鞏固清朝中央與西藏地方的政治關系,維護祖國的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
嘉慶元年(1796年)二月,賜福康安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謚號文襄,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
5、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fú],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
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後視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死後追贈太傅,晉封一等肅毅侯,謚號文忠,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和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福康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廷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廷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鴻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官制
7、候,國公是皇上親封,那和一品大臣哪個更大
其實不一定的,大臣的品階都是按一品二品這么來的,不是所有的大臣都能封侯,也不一定是一品大臣才能封侯。比如有個大臣立了功,皇帝封他為三品,但是因為有特殊貢獻,皇帝直接封個侯,侯並不是官職,而是榮譽的象徵。
侯是五爵當中的最末等,國公相當於是爵,第三等。
8、康熙年間一品武官大臣叫什麼?
正一品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武職外官無 正一品.從一品:清朝軍隊分為八旗兵和綠營兵兩大類。綠營兵就是漢兵。八旗官兵分駐各省,每一省旗兵最高長官為「將軍」,從一品;各省綠營兵最高長官為提督,從一品
9、古代大臣一品到九品管理什麼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游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總.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這里的太師、太傅、太保……只是對大臣的一種榮譽加銜,或死後所贈.右都御史是總督的加銜;右副都御史是巡撫的加銜;總督和巡撫是地方最高長官,兼了都御史的頭銜,就可以有彈劾權.這些都是空銜而不是實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