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游戏攻略 > 红日游戏战役图片攻略

红日游戏战役图片攻略

发布时间:2020-05-01 05:19:43

1、解放战争影片红日

《红百日》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汤晓丹执导,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等度主演。
该片讲述了1946年冬,我军在苏北涟水城与敌军“王牌”整编74师激战以后,主动北撤山东。战斗知中连长石东根因鲁莽上了敌人假投降的当。接着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企图将我主力吸引道于孟良崮。沈军长切断74师退路,团长刘胜在战斗中牺牲专,石东根连搭人梯攀上悬崖,直捣敌属师部全歼74师,击毙了张灵甫的故事,于1963年5月1日上映。

2、红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平江最有名的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你好,zd第一个打响的是: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分别是:回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平津战答役在1948 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15日。
希望可以帮到你。

3、《红日》主要内容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红日》以1947年发生在江苏的涟水,山东的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为主线,详略得当地描述了这三次战争。书中先写了涟水战役,由于国共双方力量悬殊,结果国民党占领了涟水,而解放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后来解放军重整军队,改变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来的莱芜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并在最后的孟良崮战役中全歼了国民党的74师。如此转败为胜的结局更加真实而独特地再现了解放军取得胜利的不易。

(3)红日游戏战役图片攻略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在解放战争时期,吴强担任苏中军区的政治部副部长和华东野战军六纵的宣传部长,他亲身经历了涟水、莱芜、孟良崮、淮海等多次战役。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希望能“立马沂蒙第一峰”的常胜将军张灵甫(国民党将领)最终被解放军用门板抬下了山。当时,吴强正随军驻扎在当地的一个村子里,他目睹了这一幕之后,忽然就萌发了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来描写这几场战役的残酷和艰苦的念头。

作品主题

《红日》的基本主题即歌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即人民战争。人民的军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战的;人民也正是战争的主力,他们是人民军克敌制胜的基础,离开了人民的支持,人民军将一事无成。

《红日》无论写涟水战役的守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的包围战、攻坚战,还是写在这期间零星发生的各种中小型的战斗,无不写到了战争与人民的关系,突出了人民的力量。

4、建国大业和南征北战、智取华山、黑山阻击战、红日这些片子有什么不同?

嗯……
1人不一样
2历史时间

5、红日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详略得当,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别出心裁。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鸣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然后,作品再以莱芜大捷的胜利作为过渡,最后以集中描写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达到高潮,三次战役虽有主有次,却浑然一体,作家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形象地完成了对时代共名的印证和阐述: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现代革命战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经过了无数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红日》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在我军将士的英雄群像中,军长沈振新和副军长梁波是两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沈振新是从长征中锻炼出来的我军高级指挥员,小说通过对他在几个主要战役中的军事指挥活动的勾勒,鲜明地表现他的思想性格。作为指挥员,他坚定勇敢,沉着冷静,作为战斗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他与战士一样有着丰富的感情,曾为失败而痛苦焦虑,为胜利而喜悦欢欣。作者既表现他作为军长的原则性和刚毅严肃的气质,又多侧面地描绘他普通人的细腻、丰富的感情,将一个可亲可敬的军级指挥员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副军长梁波性格开朗乐观、幽默风趣,他指挥战斗,教育部属,甚至连谈情说爱,也处处显示出军事家兼政治家的风度。应当说,沈振新和梁波这两个指挥员形象的塑造,为当代文学英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
小说对团长刘胜、连长石东根形象的塑造也是相当成功的。和所有的英雄人物一样,在他们身上不乏英雄的壮举:刘胜披坚执锐,力挽狂澜,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活捉张灵甫;石东根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他们不愧是惊天动地的英雄。但是,作为农民出身的中下层指挥员,小生产者的狭隘思想也伴随着朴素的阶级感情。作者不仅能够真实地暴露他们身上的缺点,而且着力地反映他们逐步克服缺点,不断前进的过程,因此,更使人感到亲切可信。
除此之外,小说还出色地刻画了敌军将领的真实形象。作者摒弃公式化、脸谱化的简单手法,不仅写出他们残暴凶恶的真相,而且将犀利的笔锋伸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揭示出他们色厉内荏的本质。何莽的凶残奸诈,李仙洲的老谋深算,尤其是张灵甫的骄横狂妄,都刻画得栩栩如生。通过这些反面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揭示出他们必然失败的命运。在艺术表现上,《红日》也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作者注意在广阔的画面上选择描绘的重点。作品以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由防御转入进攻为时代背景,以山东战场为描写对象,既写了整个战役的宏伟场面,又突出了孟良崮关键性的决战;既总体展示英雄铁军的全貌,又具体描写师、团、连、班的战斗生活;既整体地表现战局的战略的布置,又表现不同战役的战术特色,从而收到了宏观而不空泛,具体但不狭小的艺术效果。其次,小说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场面多变,但结构严密完整,情节发展富有强烈的节奏感,无论是前方和后方、我军和敌军、部队和人民、友谊和爱情,都被安排穿插得有张有弛,疏密相间,读起来毫无沉闷、单调之感。再者,作品注意在斗争的交错中,在各种人物的联系中,采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在表现战士英雄本质的前提下,通过他们与敌人、与同志、与老乡的周旋、相外、交往的典型情节乃至细节的相互映照、相互补充,来展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做到了个别和一般、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总之,《红日》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6、红日简介主要内容

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拓展资料:

《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详略得当,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别出心裁。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红日》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在我军将士的英雄群像中,军长沈振新和副军长梁波是两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沈振新是从长征中锻炼出来的我军高级指挥员,小说通过对他在几个主要战役中的军事指挥活动的勾勒,鲜明地表现他的思想性格。作为指挥员,他坚定勇敢,沉着冷静,作为战斗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他与战士一样有着丰富的感情,曾为失败而痛苦焦虑,为胜利而喜悦欢欣。

作者既表现他作为军长的原则性和刚毅严肃的气质,又多侧面地描绘他普通人的细腻、丰富的感情,将一个可亲可敬的军级指挥员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副军长梁波性格开朗乐观、幽默风趣,他指挥战斗,教育部属,甚至连谈情说爱,也处处显示出军事家兼政治家的风度。应当说,沈振新和梁波这两个指挥员形象的塑造,为当代文学英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

7、《红日》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沈振新、丁元善。

拓展资料:

简介:

《红日》,吴强所著红色经典小说,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74师的故事。故事以军长沈振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领的一支部队为主线,环绕着山东战场上著名的莱芜、孟良崮两大战役,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作者简介:

吴强(1910-1990) 原名汪大同,江苏涟水县高沟镇人。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莱芜、淮海等著名战役。解放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52年后在上海工作,曾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小说家联谊会会长等职。1990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强投笔从戎。1938年8月15日,他在皖南泾县云岭村参加了新四军,第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干事、科长,苏中第二分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吴强在党的领导下,一面用手中的枪对敌英勇作战,同时用手中的笔反映部队和根据地的火热生活,写下了独幕剧《一条战线》、《激变》、《皖南一家》等十多部作品,创作了《叶家集》、《小马投军》等中短篇小说。 

从事文学创作五十余年,著有长篇小说《红日》、《堡垒》(上部)、散文集《心潮集》等,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红日》,于1957年出版,对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8、《红日》中的精彩片段(5段)

写好了信,不常提笔的手觉得微微酸痛。沈振新把信封好放进皮包里以后,走出了沉寂的屋子。
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子大地。夜空象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山,隐隐约约,象云,又象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他信步地在月光下面走着,两只手插在马裤袋里。
不远的地方传来“咯咯咯咯”的清亮而柔和的笑声,刺破沉寂的夜的薄幕,停足一听,原来笑声是从梁波的屋子里荡漾出来的。
“副军长跟一个女同志谈话。”李尧告诉他说。
听起来,象是很熟悉的声音,令人发生一种愉快的感觉。“是文工团那个演喜儿的女同志?”沈振新没有问出声来,李尧却带头神秘的神情轻声地说:
“听说是地方工作同志,来的时候,我看见的,围着银灰色的围巾。”
沈振新暗暗地笑笑。他立即回头,回到自己的屋里,看看表,已是九点半钟,喝了一杯热茶,默坐了一阵,便熄了烛火入睡了。
梁波和华静两个人,这时候谈得兴致正浓,梁波谈得有劲,华静听得入神,仿佛梁波谈呀讲的,尽是喷着甘美的酒气,使她进入了沉醉如迷的境界。梁波谈了战争,谈了战斗故事,谈了解放军的战士和干部,也谈了敌人;他把莱芜战役里他知道的那些生动的有趣的事情,一件讲完,又讲另一件。华静呢,听完了一件,就要求讲第二件,他讲不完,她也听不厌。
梁波讲了“小广东”装哑巴捉俘虏兵的故事,讲了张华峰和敌人拚小插子杀死敌人的故事,讲了秦守本、王茂生活捉敌人师长的故事,还讲了他刚刚听到的李仙洲已经逃下去七、八十里,在博山以南一个地名叫做“不动”的地方不动了,终于被俘虏的故事。……
“我讲了这么久,你也得讲个把我听听啦!”梁波笑着说。
“有是有,就是我的嘴笨,最生动的事情,一到我的嘴里说出来,就一点滋味情趣也没有。”华静羞涩地说。
“这几然话,就不是笨嘴笨舌的人说得出来的。”
“天不早了,我得回去了。”
“地方上支前的群众、民兵一定有不少艰苦、英勇的斗争事迹。”
“我听到不少。”
“讲一个怎么样?”
华静想了想,突然兴奋地问道:
“听说吗?张家峪八个妇女捉了五个俘虏!”
“莱芜东边的张家峪?真的?”梁波惊奇地问道。
“对!你真熟悉!她们捉了一个营长、四个兵,缴了五支枪。”
“噢?了不起呀!”
华静嘴说不讲却又讲了起来:
“战斗结束的那天夜里,张家峪的男子汉都出去支前了,她们有的睡了,有的还没有睡,一面在黑地里纺纱,一面听着动静,她们还不知道敌人已经消灭,个个担惊受怕。在村子前面山口上放哨的姊妹俩,姓张,大的叫大妞,十九岁,小的叫二妞,十四岁。……”
华静用很低很轻的声音,表达着故事的情节和她自己的情感。梁波生怕打断她的话头,停止了身体的移动和拿杯喝茶的动作,入神地听着,她也就显得更善于传神达意地继续说下去:“她们看到山口下面有四、五个人向她们走来,因为还有点迷迷蒙蒙的月光,看得出是当兵的,手里有枪,她们一看,不象解放军,帽子很大。两个人吓得心里乱跳,大妞便叫二妞赶快跑回村子,把人都喊起来,躲到山沟、山洞里去。那四、五个人果然是敌人,一定是被你们打垮了漏网的。等那四、五个人快到跟前,大妞就躲到路边的一丛茅草里,偷偷地瞟着这几个人的动静。……”
说到这里,华静眯起眼来,微微地斜着头,把自己变成了故事里的大妞,梁波也就给她的神情完全吸引到故事的境界里面。“一共五个敌人,一个受了伤,头上裹着白布,他们到了村口头,‘砰砰啪啪’地放了几枪,还故意地喊叫:‘站住!再跑就开枪!我们是八路!’他们看到村子里没动静,便进了村子,看看屋子里空空的一个人也没有。锅灶上没有锅,炕上没有席子,墙上、桌上找不到一个小油灯,连坐一坐的小凳子也没有,水缸里连一滴水也没有,水都泼到地上去了,地上稀滑稀滑。……”
“水泼到地上?”梁波不解地轻声问道。
华静放大声音,指着面前的茶杯说:
“她们连一滴水也不留给敌人喝!……后来,五个人分在两家的硬炕上躺下来,不一会,就都死人一样地睡着了。这些情形,跟在他们后面的大妞看见一些,藏在屋子后面的二妞看得更清楚。大妞叫二妞好好地看着这几个敌人,自己就跑到山洞里找大家商量,要想法子捉住这几个敌人,不管怎样不能给他们逃走!”
“有胆量!”梁波赞叹说。兴趣越来越浓地听着。
“商量以后,她们一共挑选了八个人,有的拿镢头,有的拿菜刀、斧头,听大妞指挥,要动手一齐动手。她们计划好了,就开始行动。大妞轻巧巧地爬进屋里,几个敌人象死猪一样,只是呼呼死睡。你猜怎么样,大妞一下子就摸了两支枪出来,枪上都是有刺刀的。后来,大妞又爬进另一间屋子,可把她吓坏了,一个敌人忽然翻了一个身,粗里粗气地哼了一声。大妞隐在墙根,连气也不敢喘。闷了好久,这个胆又大心机又灵的大妞,又拖了一支带刺刀的美国步枪出来。她们大家看看,枪膛里都有子弹。”
她睁大乌亮的眼睛,带笑地望着梁波说道:“这是你晓得的,山东人有几个没放过枪的?她们八个人就有六个会放枪!这时候,天刚刚透亮。八个人就分成两边,冲到屋子里,用刺刀对准那几个敌人,几个敌人从梦里惊醒,吓得只是发抖,还有一支短枪跟一支长枪也缴了下来。他们全都举着手,跪在她们面前只是喊‘饶命!’这样,这五个敌人就给她们抓住,作了俘虏!……”
华静把故事滔滔地说完,喝子一口茶,赶忙笑着说:
“我不会讲,你要听到大妞自己讲,那才动听哩!”
“你讲得好,故事也好!你真会谦虚呀!会讲得很啦!喝杯茶,润润嗓子!”梁波称赞着,给华静倒了满满的一杯热茶。
华静笑着,摇摇头说:
“你应该把你自己的故事讲一些给我听听!”
她真想听听梁波自己的故事,她的心已经落实在梁波的身上,自从那天在这间屋子里见到他,和他一同到匡庄去的路上谈了一些关于战争的话,她的脑子里就怎么也摆脱不开他的形象。战事在激烈进行的时候,她一面忙碌地工作,一面祷祝梁波的健康和安全。战役刚结束的那一天,她就想来探望一下她心里悬念的这个人,忙碌的事务使她分不开身子。今天下晚,卧在床上的龙泽对她说:“小华!去看看他吧!替我去祝贺祝贺他!”“他?谁呀?”华静向龙泽问道。“跟我装聋作哑的!你是个傻子?去吧!”龙泽责怪着说。虽然是在病着,眼睛却很有精神地瞪着她。这样,她便顶着月光来到梁波这里。在梁波这里坐了两个多钟头,听了梁波讲的许多有趣的新鲜故事,她觉得很畅快,但还不够满足,她想知道一些梁波自己的事情,她那使人迷惑的眼睛,竟是那么大胆地盯在梁波的小方脸上。
“我自己有什么事情好听的?没捉到俘虏,也没缴到枪!
一颗炮弹落在我的附近,阎王爷几乎把我请了去!”
梁波大声笑着,华静却吃了一惊。
“你看,这里破了一块,一个小炮弹片子跟我开子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梁波指着衣服的底边说。
华静走到他的身边,在衣服的伤痕上摸摸,仔细瞧瞧,衣服前底摆上确是有一个破绽的地方,她的小手指刚刚可以从那个破绽的长方形的小洞里透过,小洞的周围有着微微发黄的糊斑。
“要是打到这里,不就完啦!”梁波指指脑袋笑着说

9、红日的点评鉴赏

《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详略得当,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别出心裁。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鸣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然后,作品再以莱芜大捷的胜利作为过渡,最后以集中描写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达到高潮,三次战役虽有主有次,却浑然一体,作家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形象地完成了对时代共名的印证和阐述: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现代革命战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经过了无数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红日》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在我军将士的英雄群像中,军长沈振新和副军长梁波是两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沈振新是从长征中锻炼出来的我军高级指挥员,小说通过对他在几个主要战役中的军事指挥活动的勾勒,鲜明地表现他的思想性格。作为指挥员,他坚定勇敢,沉着冷静,作为战斗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他与战士一样有着丰富的感情,曾为失败而痛苦焦虑,为胜利而喜悦欢欣。作者既表现他作为军长的原则性和刚毅严肃的气质,又多侧面地描绘他普通人的细腻、丰富的感情,将一个可亲可敬的军级指挥员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副军长梁波性格开朗乐观、幽默风趣,他指挥战斗,教育部属,甚至连谈情说爱,也处处显示出军事家兼政治家的风度。应当说,沈振新和梁波这两个指挥员形象的塑造,为当代文学英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
小说对团长刘胜、连长石东根形象的塑造也是相当成功的。和所有的英雄人物一样,在他们身上不乏英雄的壮举:刘胜披坚执锐,力挽狂澜,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活捉张灵甫;石东根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他们不愧是惊天动地的英雄。但是,作为农民出身的中下层指挥员,小生产者的狭隘思想也伴随着朴素的阶级感情。作者不仅能够真实地暴露他们身上的缺点,而且着力地反映他们逐步克服缺点,不断前进的过程,因此,更使人感到亲切可信。
除此之外,小说还出色地刻画了敌军将领的真实形象。作者摒弃公式化、脸谱化的简单手法,不仅写出他们残暴凶恶的真相,而且将犀利的笔锋伸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揭示出他们色厉内荏的本质。何莽的凶残奸诈,李仙洲的老谋深算,尤其是张灵甫的骄横狂妄,都刻画得栩栩如生。通过这些反面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揭示出他们必然失败的命运。在艺术表现上,《红日》也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作者注意在广阔的画面上选择描绘的重点。作品以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由防御转入进攻为时代背景,以山东战场为描写对象,既写了整个战役的宏伟场面,又突出了孟良崮关键性的决战;既总体展示英雄铁军的全貌,又具体描写师、团、连、班的战斗生活;既整体地表现战局的战略的布置,又表现不同战役的战术特色,从而收到了宏观而不空泛,具体但不狭小的艺术效果。其次,小说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场面多变,但结构严密完整,情节发展富有强烈的节奏感,无论是前方和后方、我军和敌军、部队和人民、友谊和爱情,都被安排穿插得有张有弛,疏密相间,读起来毫无沉闷、单调之感。再者,作品注意在斗争的交错中,在各种人物的联系中,采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在表现战士英雄本质的前提下,通过他们与敌人、与同志、与老乡的周旋、相外、交往的典型情节乃至细节的相互映照、相互补充,来展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做到了个别和一般、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总之,《红日》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与红日游戏战役图片攻略相关的攻略